和2014年的奔馳一樣,林肯在車型入華的先后順序上抖了一個“機靈”。
率先在北京車展(微博)上亮相旗艦車型Continental(大陸),雖然這部車要在年底才會正式引入,但無疑,絕對的美系豪華風格已經為林肯品牌打下高逼格的基調,而時隔小半年,新款MKZ在換裝了Continental的外觀設計后上市,毫無疑問沾了旗艦車型的光,從一款D級車下沉到B級,這不就像極了當年的奔馳C后于S級上市一樣。

林肯品牌以美國第十六屆總統,亞拉伯罕·林肯的姓氏命名,在美國汽車工業上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標桿性的品牌,雖然現任的美國總統座駕已經成為了凱迪拉克,但實際上林肯品牌和凱迪拉克的淵源頗深,甚至于這個汽車品牌的前身就是一戰之后,凱迪拉克當家工程師利蘭帶領一批凱迪拉克員工一手創辦的發動機工廠。而即便是早期求助福特的經歷,也并沒有讓這個品牌失去其獨立性和文化沉淀,或許這就是林肯依舊是林肯的原因之一。

回到MKZ車型本身,其競品在結構上有著很大的變化,如果按照車型性格劃分,林肯MKZ(參配、圖片、詢價)作為沒有運動取向的豪華轎車,和3系,C級,A4L,甚至是ATS-L,Q50L幾乎都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在這個崇尚運動豪華的市場里,MKZ的選擇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如果非要找出個競品,我想雷克薩斯ES(參配、圖片、詢價),或者是別克新君越(參配、圖片、詢價),在某種意義上還能和其相提并論。但如果再落回品牌,我想競品又只能是他自己了。


內飾作為美系車型經常被吐槽的點,同樣在新款MKZ身上得以體現,一體式的中控臺并沒有獲得多少好評,即便在絕大部分可視的范圍內都進行了真皮軟包,但依然無法彌補中國消費者對于有設計感的木紋飾板,或者懸浮式液晶屏的需要,可能是看慣了奔馳的精雕細琢,初看下的MKZ內飾確實不那么盡如人意。然而在使用當中,新款MKZ其實在中控臺上確實也下了功夫,比如按鈕式的檔位讓扶手箱前有著巨大的可利用儲物空間,集約化程度很高的環境控制系統讓操作不再手忙腳亂——然而這些都是針對美國人的使用習慣,我相信中國消費者還是希望用一塊巨大的木紋飾板和上面內嵌的若干鍍鉻按鍵來完成對視覺的優化。

其實我們越來越發現,高新的汽車技術,逐漸在入門車型上應用,這意味著這些功能的成本越來越低,技術越來越可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機交互系統被冠以各種名字然后成為車型的賣點,這里面寶馬的iDrive應該算是個先驅,而其他的包括MMI,Command在內的人機交互系統都沒能有著突破性的發展,林肯同樣給自己的操作系統取了個高大上的名字——Mylincoln Touch,從這個名字上我們除了能了解到這是一套觸屏操作系統外,剩下的可能并不深刻。然而就目前貓哥掌握的情況來看,這套系統依然沒有太多的亮點。反而是移動端的林肯車主Apps,作為可以遠程控制車輛啟動,空調,接收定位的便捷性工具,貓哥相信還是會有車主樂意為其埋單的。


由于還沒有進行試駕,所以我們暫且不能對新款MKZ的空間進行過多的評價。但就傳統而言,美系車型在后排空間上的營造一向中規中矩。而德系車型又適時的在中國推出加長版車型,所以美系車本來的“大”字訣就在中國市場不適用了。從數據上,4925mm的車長加上2850mm的軸距在競品當中表現的中規中矩,尤其是軸距方面和+L車型相距甚遠,但作為純粹走舒適路線的MKZ,如果乘坐空間尚且能夠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要,在座椅的舒適性和內部的配置雙重加持下,也未必就抓不住挑剔的中國消費者的心。


仔細觀察配置表,我們發現新款MKZ并沒有搭載傳聞中的3.5L六缸發動機,而是因地制宜的選擇了全系標配2.0L渦輪增壓發動機,當然這就是福特的那顆EcoBoost,不過作為豪華車型,林肯對這部發動機的數據進行了調教,203ps的馬力并沒有亂動,但峰值扭矩被提升至了381N.m,基本在同級車型中屬于最高。而頂配版本還將最大功率調校至253ps。即便作為暫時沒有引入4驅版本的新款MKZ而言,這樣的動力數據也算得上出色。

而準備背鍋的6AT變速箱這時候可以松一口氣了,在雙離合變速箱被市場接受程度依然不高的現在,一部可靠的6AT變速箱除了在油耗上略有不足外,不論是可靠性,還是對于換擋時那扎扎實實的降檔補油而言都足夠用了。

定價,很顯然是消費者care的問題,沒有之一。在新款MKZ公布售價之后,我相信廠家和PR公司都在關注輿情的導向,究竟賣多少才不算貴?大概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新一代的MKZ并沒有采用全新的平臺設計(依然還是CD4),所以在研發成本上大大降低,而沿用家族式的設計也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多的外觀設計成本,除了若干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全速段自適應巡航。行人輔助)的前裝和調試,可以說新款MKZ作為進口車來說并不應該有著過分高的價格。所以當我看到28.48萬元的起售價格時并不驚訝,但這也確實代表了林肯的誠意,畢竟作為一款豪華轎車,他們完全可以將起售價標高至30萬元以上,在通過店頭優惠來形成價格優勢。很顯然新款MKZ是林肯特別希望走量,且作為國產化前的排頭兵,只要這款車能夠在中國取得成功,那么年底前入華的Continetal和即將國產的車型都會因為知名度的提高而獲益。所以MKZ在性價比上必然有著很大的優勢,不過至于消費者如何看待一款“非BBA”車型的價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總而言之,全新林肯MKZ是一臺完美之中又糅雜著一些瑕疵的車型,所謂瑕疵,其實主要指的是車型本身和中國市場的契合度還未達到BBA的水平。而恰巧MKZ就是林肯用來提高這一水平的車型,那么如何讓消費者成功從奔馳轉投林肯下單,或許考驗的就是林肯乃至福特在中國市場的耕耘和營銷了,而或許其中最能贏得消費者滿意度的“服務”——基于林肯中心的售前-售后以及市場推廣,或將會是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