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嬌小的新生兒,很多在成人世界游刃有余的父母們,常常會感到手足無措。如果是不足月的早產兒,父母的無助感更甚。
據了解,中國每年有大約200萬早產兒出生,隨著二胎的開放和高齡產婦不斷增多,早產兒家庭數量連年上升。與不斷提升的醫療水平不匹配的是,國內對早產兒父母的心理支持嚴重不足。許多家庭因對早產兒養育的知識匱乏,及對早產兒將來發育情況的未知和恐懼,導致放棄和遺棄早產兒的現象屢見不鮮。
作為曾經的早產兒媽媽,Jessica(中文名:王慧佳)深知早產兒家庭的心酸,在生活和工作進入正軌后,Jessica發起了“掌欣早產兒公益項目”,希望能給予面對同樣困境的早產兒家庭力所能及的幫助。近日,“掌欣早產兒公益”項目的公眾號正式對外發聲,象征著這一備受矚目的公益項目正式啟航。

多位自媒體大V為掌欣早產兒公益項目發聲
“掌欣”二字寓意深遠,其中,‘掌’字是期望所有早產兒都能被捧在父母的掌心,獲得應有的呵護和愛。‘欣’字是期待所有早產兒家庭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掌欣”又取自“掌心”的諧音,寓意”擁抱新生早產兒就像把寶寶放在手掌心一樣。
帶著這份初心,今年7月,“掌欣早產兒公益”團隊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采訪了2509位早產兒家長,意在了解早產兒家庭最真實最迫切的需求,以確定“掌欣早產兒公益”要給早產兒家庭具體提供什么樣的幫助,
經過對問卷的分析發現:僅7.45%的受訪人認為孩子早產不是自己的過錯;44.5%受訪人認定都是自己的原因才造成孩子早產;51.58%受訪者經常覺得心情壓抑;62.22%受訪者經常感到焦慮;38.22%受訪者經常覺得生活無趣……

這些數據也驗證了Jessica的親身經歷。
2014年,Jessica意外早產,誕下胎齡僅28周、體重不足1公斤的女兒。除了每天擔心女兒的生命狀況,Jessica還要被自責、擔憂、焦慮等負面情緒困擾。幸運的是,在專業醫生團隊和無數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幫助下,Jessica最終熬過了那段艱難時光,四年后,Jessica的女兒也逐漸趕上甚至超越同齡足月兒。
無論是個案,還是綜合數據,結果都指向一點:大部分早產兒父母都需要專業的心理支持。因此,“掌欣早產兒公益”將其定為今后的發力點:連接社會力量,為大量深陷負面情緒的早產兒家長提供支持,讓每一個家庭都不再孤單面對孩子早產的困境。
“掌欣”透露,公益項目將初步從兩方面入手:呼吁公眾以積極正面的心態認識和理解早產兒和他們的家庭,及通過各種形式的支持,緩解困境中早產兒家長的負面情緒。項目將從線上開始,從大家關注的早產兒養育經驗和成長故事開始,最終發展到線下,尤其資源相對匱乏的二三線城市甚至農村地區。

有了好的開端,幸運的是,“掌欣早產兒公益”還有很多同行的伙伴。
目前,很多自媒體大V和媒體都加入到這場愛的接力中,包括崔玉濤的育學園、drpei、大J小D、快樂媽咪、媽咪OK、太平洋親子網、夏天的陳小舒、小土大橙子、一小時爸爸、知貝診所、中國婦女出版社等。隨著“掌欣早產兒公益”公眾號正式面向廣大受眾,不難預料,未來的“掌欣早產兒公益”將成長為一個大平臺,可以匯集八方力量,讓那些已經熬過艱難時光的家長們,盡情分享自己人生中最特別的一段經歷和感悟,并能夠獲得真誠的掌聲和感謝。也可以讓沒有這段經歷的人們在這里知道早產兒家庭的喜怒哀樂,用關注和支持,給早產兒家庭帶來更多積極的能量和鼓勵。
最終,通過多方力量的發酵和融合,“掌欣早產兒公益”可以幫助早產兒父母更從容面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早產兒家庭成員更能彼此理解、感情更融洽,每個早產兒都能享受到應有的愛和呵護,并最終改善早產兒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