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載跨越續傳奇
——紅安新型產業園建成八周年巡禮
通訊員毛紅平
2010年12月16日,園區破土動工,雖是寒冬臘月,卻處處人潮涌動,機械轟鳴!
2015年,園區傲然蝶變,與武漢東湖高新區達成協議共建“中國光谷•紅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同年晉級成為省級高新區。
2017年2月,黃岡高新區獲批國家級高新區,“一區七園”共享金字招牌,紅安高新區就是其中“一園”,實現華麗轉身。
8年風雨兼程,8年攜手并肩。紅安新型產業園從一片低丘荒坡地發展成為現在的國家級高新區,這些成就離不開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也離不開這片紅色熱土上各行各業不懈奮斗的人們!
大項目引領園區大發展
圍繞“產城融合、園城同建、適度擴規、重在質效”的發展思路,立足“雙強雙興”發展戰略不動搖,園區人發揚“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戰晴天,斗雨天,建平臺,搭舞臺。8年來,政府投入貨幣工程量累計達32億元,建成區面積達40平方公里。廠房面積近600萬平方米,是建國后前60年總和的10倍。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承諾,更是園區人殫精竭慮的不竭動力。紅安縣以“五最”模式統籌解決入學就業、還建安置等民生問題,8年來園區累計征補房屋8060戶。自2017年5月紅安縣啟動“萬千幫扶”工作以來,所有黨員干部盡銳出戰,幫助貧困戶靶向施策、脫貧致富。2018年7月,國家專項評估檢查小組來紅安驗收,第一站就來到園區所屬重點貧困村王槐村,并給予高度評價;同年8月,紅安縣成功脫貧摘帽。
2012年入駐紅安新型產業園的湖北福祥紙品包裝有限公司,當年8月建成投產,2013年實現產值達5000萬元。2014年產銷兩旺,再創新高,產值達到3個億。
正是有了一批像湖北福祥紙品包裝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促使該縣工業經濟實現了逆境中強勢上升。1-9月份,全縣154家規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63.67億元,同比增長9.81個百分點,工業増加值同比増長8個百分點,增幅全市第二位傳統重點企業轉型加快,高新技術企業、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多點發力,支撐我縣工業經濟持續增長。
湖北斯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元月截至到8月底,公司銷售額已經達到2017年全年的銷售額,初步估計今年底在2017年的基礎上增長509%。
這是紅安拓展產業長度的一次“精彩起跳”:該項目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系外加劑轉相技術,年產量可以達到8000噸,獲得了發明專利,填充了國內高端氧化鋁的空白。該公司生產高溫氧化鋁主要用于鋼鐵治煉行業,隨著鋼鐵行業復蘇,他們的產品也開始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這些工業項目頻頻發力,正在拉開紅安再啟“工業強縣”戰略的大幕。天工智能、斯曼新材料、中雅包裝、千川木門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全省首批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培育企業。一大批好項目、實項目落戶,園區進入動能聚集期、產能轉化期和能星釋放期。
來到湖北強大包裝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園區最早入駐的企業之一,也是園區引進的第一家外資企業,作為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2017年湖北強大包裝實業有限公司實現產值近2億元,繳納國稅1140多萬元,2014、2015、2016、2017連續四年成為園區當年工業類企業納稅第一名。2018年公司的目標是實現產值四個億,在2017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大環保推動園區大騰飛
“碧水藍天,魅力新區。”建園以來,開發區一直重視高質量發展,以“建設生態園區”為核心理念,做綠色的“加法”,做污染的“減法”,呵護藍天碧水凈土。8年來,園區累計拒絕污染項目86個,淘汰燃煤小鍋爐33臺,指導80多家企業投入9300多萬元落實廢水、廢氣污染源處理,投產企業環評率達到100%,投資1500萬元的園區污水處理廠通過驗收達標運行。
紅安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覓兒寺鎮黨委書記阮璘介紹,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行動。今年以來,紅安縣以寬廣的視野、創新的思路、開放的辦法,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地域謀劃和發展縣域經濟,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紅安縣域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紅安縣搶抓長江新城建設歷史性機遇,加強與武漢高新區對接合作,在黃岡國家高新區“一區七園”共贏發展中搶機遇、爭作為,并堅持政策“引”、平臺“聚”、產業“興”、環境“留”等措施,讓園區成為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名黨員一盞燈、一名職工一個匠、一個企業一顆星”,園區黨建工作深深融入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中,被譽為全省領先、全市標桿。以黨建為引領,園區不斷優化“三聯”招商,“三政”服務,三零、四節、五制、六度舉措,短短八年,實現質的飛躍,九大產業集群競相綻放,創新革新型等中小企業遍地開花。
近年來,紅安縣適應新型產業園快速發展、落戶企業不斷增多的新情況,采取“分類組建、區域統建、齊抓共建、示范創建”四建措施,不斷強化黨的組織和工作在非公企業內全面覆蓋,推動黨建工作與園區發展并蒂花開。
據悉,8年來,園區落戶企業465家,協議投資額突破2000億元,投產企業278家,其中規上企業100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高新技術產品73個。2018年1-8月,規上工業企業產值36.63億元,各類固定資產投資27.34億元,完成稅收4.06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高于省市平均指標和同級開發區。園區進入動能聚集期、產能轉化期和能量釋放期。
大招商推動園區大跨越
近年來,紅安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堅定不移建設園區、發展園區、做強園區。市委常委、紅安縣委書記余學武要求,圍繞把園區打造成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招商引資的主平臺、產業集群的主陣地、工業發展的主支撐、精準脫貧的大本營的工作目標,全力推進雙百項目、招商引資、服務企業、創新創業這“四大行動”,切實抓好項目落戶和企業運行服務,推動園區快速穩定發展,實現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
力神電池總部設在天津,是世界領先、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鋰離子蓄電池專業生產企業。2016年5月30日,力神電池與紅安縣簽訂協議,成立紅安力神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僅3個多月時間,一座廠區面積78畝、廠房面積1萬平方米、擁有3億安時的PACK動力電池生產能力的新工廠順利建成。當年9月26日第一條生產線投產,今年計劃產值1億元,實現稅收1000萬元以上。2017年上半年,紅安力神第二條生產線將建成投產,當年實現年產值18億元,年稅收5000萬元。
“工業強縣”新征程,紅安鼓點激越,步履鏗鏘。“工業興、紅安興,工業強、紅安強。”該縣集中領導力量,采取一把手示范抓,四大家領導帶頭抓。出臺一系列措施:營造招商引資氛圍,推進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德青源項目、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早日實現;充分利用國家IPO綠色通道的政策優勢,推動紅安企業掛牌上市,做大做強;拓寬平臺公司融資渠道,探索發行企業債、雙創債等方式籌集資金,通過引進PPP等建設模式,加快推進園區市政道路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發電站等項目建設進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園區持續跨越發展。
入駐不到半年之后,湖北紅珊瑚藥業集團將總部遷入紅安縣經濟開發區新型產業園。2018年1月1日,遷入新址的紅珊瑚藥業集團復產開業。湖北紅珊瑚藥業集團在紅安的投資約為6億元,預計2018年實現收入6億元,利稅6000萬元。
招項目、強產業、壯園區,實施支柱產業支撐工程、重大項目帶動工程、園區功能提升工程、創新驅動發展工程、質量品牌創建工程、服務平臺保障工程、綠色智能發展工程等,一項項工程“多點開花”。 園區新增落戶企業76家,落戶企業達到450多家,7家企業實現了產值翻番,30家企業實現了稅收過百萬。
嘗到自主研發甜頭的湖北鑫運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每年拿出利潤的5%,先后對原有的金剛石員鋸片、合金圓鋸片、金剛石刀具和硬質合金刀等產品進行技術改進降本增效,目前已拿到2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和4項發明專利,而改進后的產品正在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湖北鑫運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經理陳紅成說:“專利實現了產業化,為企業實現了可觀的經済效益,我公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2018年估計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據統計,今年元至9月份,該縣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4家,高新技術產品累計達到73個,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專利247項。
據悉,紅安縣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設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社大,前三季度產值同比增長33.19%,占全縣規上工業產值的23.9%: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64.39%。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助推全縣工業高質量發展。
八載跨越續傳奇,八年拼搏紅安紅。千億園區,城因人興,人因城盛,紅安高新區如一顆耀眼明珠奪人心魄!正在吹奏“打造千億園區,爭創省級重要增長點”的時代號角,開啟紅安高新區新的偉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