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三年前,萌醫生的創始人梁奕福就意識到,隨著國家經濟的逐步發展以及人民物質生活的富足,將會越來越注重文化與健康生活,所以在2006年的時候就毅然投身到大健康行業,直到現在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創業初衷,就是要始終圍繞著老百姓的健康而奮斗。

心系民生 深入臨床十年洞察院內
正所謂十年彈指一揮間,對于很多人來說,十年時間可長可短,而對于梁奕福來說,卻是刻骨銘心的創業歷程。年輕氣盛的他面對當時的醫療亂象,意氣風發地立志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這種局面,投身到醫療器械行業,從最根本的臨床開始,去深入醫院了解醫生、了解醫院,從而找尋為百姓謀求福利的解決之道。
在臨床跟進的十年中,梁奕福始終秉承著一顆堅定的心,無論遇到多少挫折與困難都沒有動搖過自己的理想。曾喝醉倒過500多次,中午躺在醫院候診大廳,也曾被多個主任醫生指鼻罵趕出門;帶領團隊走訪過2000多家醫院,一個月光皮鞋就磨壞了3雙,組建過兩廣地區最大的醫藥代表團隊。通過十年的臨床深入跟進,洞察了醫療糾紛及亂象背后的本質,這也是多年來支撐梁奕福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原因,只為心中所系民生,力求解決醫患痛點,進而創建了萌醫生!

打通壁壘 解決百姓與醫生溝通難問題
作為移動醫療的領先品牌,萌醫生在創始人梁奕福多年臨床跟進洞悉中深知,傳統的醫療糾紛背后更多的是因為醫患雙方缺乏對等而及時的互動溝通,因為傳統醫療的資源分配,導致了諸如看病難、排隊久、與醫生溝通時間短等問題,往往患者除了在排隊幾個小時獲得短暫的幾分鐘與醫生溝通時間后,就只能在下一次掛號排隊中再次獲取幾分鐘時間來咨詢,再加上患者也很難獲取醫生的聯系方式或索要到微信號,所以醫患間的溝通存在壁壘阻塞。
而萌醫生通過微信公眾號來實現與醫生的雙向鏈接,就是有效打通醫患溝通壁壘的措施,有效避免了患者問醫生索要微信號而陷入給不給的尷尬。患者掃描醫生二維碼,就可以與醫生建立起有效的溝通環節,實現隨身式的互動溝通,可以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
打通醫患的溝通壁壘,可以讓患者在家里就可以咨詢醫生,而不用什么事情都跑醫院,如咨詢醫生病情判斷、康復追蹤,咨詢醫生用藥情況、并能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針對性對癥下藥,而不是由患者自行百度,去迷糊買藥,解決患者自身不專業而帶來的隱患問題,有效地通過醫生的專業來幫助患者實現疾病預防、康復追蹤、用藥咨詢及推薦買藥等隨身健康服務,并以長期有效的溝通來幫助醫患建立起高信任值的互動關系,緩解醫患矛盾。

創新渠道 解決百姓院內買不到藥問題
在國家新醫改后,醫院受限于30%的耗材紅線及醫藥紅線,所以導致一些醫藥在院內開不了或者買不到,醫生開藥的時候會告訴患者,要去院外的某某藥店購買。而且隨著患者自費耗材的相繼剔出院內,患者在醫院很難買到諸如退熱貼、待產包等醫用緊需耗材,而不得不花費時間去外面找。
萌醫生以民生為根本,于年中高度調整戰略,創新醫藥新零售,以“補缺院內緊需藥”為核心,為百姓解決院內買不到藥與耗材的問題,并以投放智能售賣機為措施,滿足患者24小時自助、即買即取的“緊需藥”選購需求。也就是說,但凡醫院沒有的、買不到的醫藥及醫用耗材,都可以在萌醫生智能售賣機上進行選購或訂制。

推動患教 解決百姓自主健康管理問題
在萌醫生大力推動醫藥新零售的同時,也在密切地布局推動患教科普性的戰略規劃,以萌醫生智能售賣機的液晶顯示屏為窗口,將根據不同醫院的各類科室,來針對性地配合院內推動患教科普,既有效推動醫院的科普性工作,也著力于解決百姓自主健康管理的問題。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吃藥、治病始終只是治理與管控的方式,而管不如防,如何加強百姓的自主健康管理意識,是萌醫生當下乃至未來的重要方向。除了萌醫生智能售賣機的顯示屏外,萌醫生也還通過自媒體渠道、問答通道、公共媒體的窗口及后續的短視頻等方式輸出內容,引導百姓重視健康,并自己主動參與健康管理,如年年體檢、多運動、節制生活與健康飲食等,塑造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實現“防”、“治”、“督”、“愈”等多種方式的一體化健康服務,為百姓的健康而持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