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北京金融監管局公布的《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到:未來,北京要涌現5-10家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業內人士分析,《規劃》傳遞出金融科技成為北京監管部門扶持的重點,展現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對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有利于提振行業發展信心。
“一直以來,國家監管層都在鼓勵和扶持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以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助力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服務的深化和拓展。”國商控股董事長車健表示:“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有效彌補了小微金融服務供給不足,提供了傳統金融之外可供選擇的融資渠道,極大地擴展了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隨著地方政府將關注焦點從業務層面轉向底層科技層面,可以通過金融科技本身的杠桿效應撬動更多金融資源,以金融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從而真正踐行普惠金融。”
雙輪驅動,金融科技創新與安全需協同并進
1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出席由中國人民銀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金融科技與信用社會建設”分論壇時指出,當前金融科技方興未艾,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不斷深入,推動金融業態發生深刻變革并逐步成為信用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范一飛強調,金融科技挑戰與機遇并存、效率與風險相伴,要堅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規范引導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以平衡效率與安全為基本準繩,推動金融科技創新與安全雙輪驅動、協同并進。
“當前金融科技已逐步成為全球性課題,金融科技企業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發展機遇,在提升金融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加強風險防控。”國商控股董事長車健說道:“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的金融服務將是全方位的。國商控股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創新業務模式、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從而實現金融服務以及風控體系智慧化、高效化、便捷化、透明化,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自成立以來,國商控股不斷布局高科技領域,致力于把更多的新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應用到金融服務中,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讓用戶隨時隨地獲得貼心、細致和周到的服務。
國商控股在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始終對風險懷有敬畏之心,始終堅持合規經營。為了適應外部經濟金融和監管環境,持續提升和保持風險管理能力的先進性,國商控股構筑起健全有效、符合國際標準的“367”風險管控體系,進一步提升企業風險管控能力。同時,國商控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斷加強投資者教育,倡導良好的信用行為,以金融科技賦能信用社會建設,推動金融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普惠民眾。
以融助產,金融科技創新需服務好實體經濟
北京金融監管局公布的《規劃》中明確,金融科技范疇主要圍繞新技術與金融功能的融合。在具體規劃路徑上,一方面積極推動影響金融科技功能應用的底層技術發展,完善各類技術市場設施,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技術(移動互聯、物聯網)、分布式技術(云計算、區塊鏈)、安全技術(密碼技術、量子計算、生物識別)等,另一方面大力促進技術應用落地。
對于北京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業內人士指出,這傳遞出監管“扶正”金融科技的信號。在科技與金融融合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很難獨立于金融業務而存在,所以,除了個別底層的技術創新外,聚焦應用層面的金融科技創新更應該成為政策關注的焦點。
國商控股董事長車健認為,發展金融科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金融業務的效率,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因此,金融科技創新必須切實服務好實體經濟發展,運用科技手段破除金融發展瓶頸,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增強金融普惠能力。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來襲,將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面對機遇與挑戰,國商控股作為產業資本運營商,致力于成為連接金融服務和實體產業的橋梁,堅持“以融助產”戰略不動搖,協同資源整合,不斷增強金融創新能力,助力實體產業互聯網化、數字化、智能化,助推實體經濟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