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正常的聽力是可以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10個月前出現標準喃語期,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志。出生6個月之內的先天性極重度聾兒與正常兒的發聲無顯著性差異,其差別出現在6個月之后。
以下情形為寶寶聽力正常發育的狀況:
0~3個月:突然聲響有驚訝反射或睡眠中被驚醒。
4~6個月:對日常的各種聲音表示關注。
7~9個月:會尋找聲源。
10~11個月:伴隨音樂節奏舞動身子。
1歲左右:能聽懂簡單說話的意思。
新生兒剛出生會有一個聽力篩查,如果不通過。還會在四十二天的時候再做一次聽力篩查。兒童年齡分期有各年齡期的特點。幼兒期語言發展的關健期表現在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出生的8到10個月。這是嬰兒理解語應該說電義的關鍵期;第二階段發生在一歲半左右,是嬰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第三個階段發生在五歲半左右,是幼兒掌握漢語語法,理解抽象詞匯以有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如果在這三個時期幼兒沒有明顯表現。說明孩子的聽力有可能有問題.
寶寶的聽力如果出現問題,可以通過觀察他平常的一些表現來做初步判斷,廣州粵波醫院耳科李全義:如果孩子有下面的行為,你要引起注意,最好帶他去咨詢醫生:
叫他不答應或對聲音的反應不敏感:不同年齡的寶寶,對聲音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小寶寶會做出驚跳、眨眼、轉頭等反應。如果你發現寶寶對聲音沒有反應或反應不敏感,睡覺時特別安靜,或大一些的孩子和你對話時老說“你大點兒聲”,“你再說一遍”,都要引起重視。
說話晚,吐字不清:大部分孩子的言語發育都有一定的規律。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寶寶與同齡寶寶相比,有明顯的言語發育遲緩或吐字不清,別忘記查查他的聽力。
經常抓耳,撓耳:寶寶經常抓耳、撓耳或打耳后的頭部,是因為他不明白為什么自己聽不見,或外耳有耳聹,中耳有積液,孩子感到不舒服。這種現象也要引起注意。
老愛摔跤:如果發現寶寶常常無緣無故地摔跤,要到耳鼻喉科檢查一下耳朵。因為內耳畸形、美尼爾病等很多疾病都會引起聽力下降,并伴有眩暈,而3歲以下的孩子還不能告訴大人他感到眩暈,所以需要家長細心觀察。
經常說“耳朵響”:耳朵響在醫學上稱為耳鳴,很大一部分人有耳鳴,都會伴有或多或少的聽力下降,而中耳炎、耳毒性藥物中毒等都會引起耳鳴。所以,當孩子告訴你他耳朵響時,要及時帶他去檢查。
保護寶寶的耳朵要注意這幾點
廣州粵波醫院耳科李全義:生活中家長的一些習慣會對寶寶的耳朵造成傷害,寶寶的聽力尚處于發育階段,承受能力與成人是不能比的,保護寶寶的耳朵不可忽視。
1、不要給寶寶掏耳朵,寶寶耳朵嬌嫩且不會配合容易造成損傷。2、給寶寶哺乳時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哺乳后別忘了拍嗝,避免奶水進入耳朵引發中耳炎。3、電視、手機等設備音量不要太大,避免帶寶寶長期待在噪聲大的場所,例如KTV、電影院。4、避免捏鼻子灌藥、讓寶寶大力擤鼻涕的行為。5、家長不私自給寶寶用藥,寶寶生病時應遵醫囑用藥,避免一些藥物給寶寶造成聽力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