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粵波醫院耳科門診頻繁接診耳道流膿的患者,年齡橫跨老中青幼。
前天接診的一位73歲的老先生,耳道流膿,做培養時一化驗就看見了滿視野的小細菌。
昨天一名小寶寶,感冒之后病菌遷延至耳道感染,取膿液培養出了肺炎鏈球菌。
今天又來了個5歲的小朋友,從耳道膿液里培養出了化膿性鏈球菌。
據廣州粵波醫院耳科主任李全義醫生介紹,外耳道本身擁有天然的防御能力,它可以幫助清潔耳道,預防感染,并且耳道腺體能分泌一種叫耵聹的蠟樣物質(耳垢)。耵聹能形成一層薄薄的油性防水膜,覆蓋在耳道的皮膚表面。耵聹也是一種弱酸性物質,這種物質可以進一步抑制細菌的生長。此外,耵聹能收集進入耳朵的塵埃、皮屑以及其他臟東西,并將它們運輸到耳道外。
1.耳郭牽引痛、耳屏壓痛或咀嚼時疼痛;
2.外耳道破潰溢膿;
3.可因耳道腫脹、阻塞,導致聽力減退;
4.癤腫在外耳道前壁者,可發生耳前腫脹,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癤腫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腫脹。
如果你出現以上癥狀和體征,即使癥狀輕微,也要及時就醫,以避免遷延加重,引起并發癥,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
1. 空氣濕度大,溫度較高,影響腺體的分泌,降低了局部防御功能。
2.外耳道局部環境改變,沐浴、洗頭或游泳時有水進入外耳道,皮膚受到浸泡,破壞了角質層,導致微生物侵入。外耳道酸性環境被改變,致使外耳道抵抗力下降。
3.分泌物持續刺激,如中耳炎,使皮膚損傷感染。
4.外耳道皮膚受損引起感染。
5.身體抵抗力下降,如慢性腎炎、糖尿病、貧血等,引起外耳道感染。
1.在細菌較多的水里游泳,比如湖泊,而不去衛生條件良好的游泳池;
2.耳道狹窄,例如兒童的耳道,更容易引起耳內積水;
3.用棉簽或其他物品過度清潔耳道;
4.佩戴某些裝置,如耳機或助聽器;
5.皮膚過敏或刺激,比如對首飾、發膠、染發劑過敏;
廣州粵波醫院耳科李全義醫生提醒秋冬季節,細菌滋生,感染多發,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預防,如有不適,及時就醫,健康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