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偉“鹽堿地+”開創堿地農牧業發展新天地
10月28——29日,在國家鹽堿地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劉志仁、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劉作凱、勝偉集團董事長王勝共同為“國家鹽堿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揭牌;德國國家工程院奧泰因·赫爾佐格院士,青島科技大學泰山學者李慶黨教授及勝偉集團董事長王勝共同為該聯盟旗下的智慧農業與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揭牌。科技部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監事長韓麗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主席印遇龍,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等領導出席大會并分別致辭。濰坊市畜牧獸醫局、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領導出席會議并見證揭牌儀式。

國家鹽堿地科技創新戰略聯盟揭(人員從右至左,依次為劉志仁、劉作凱、王勝)

智慧農業與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揭牌(揭牌人員從右至左,依次為李慶黨、奧泰因·赫爾佐格、王勝)
國務院參事劉志仁在論壇上表示,鹽堿地是沒有被化肥、農藥污染過的“凈土”,且重金屬含量較低。只要采取正確的措施進行改良,鹽堿地可以作為我國耕地的后備資源,以勝偉集團等為代表的行業龍頭企業在具體的探索實踐中已經取得了比較可喜的成就,具備良好的推廣示范效應。
國家鹽堿地科技創新戰略聯盟正是基于對未來鹽堿地治理及產業化發展的需求,在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的指導下,由中國農村科技雜志社、勝偉集團聯合多家鹽堿地行業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校、金融機構及相關媒體共同發起成立。旨在整合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的優勢資源,打造跨界融合的鹽堿地創新發展體系,促進全球鹽堿地產業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并存的創新模式,構建集戰略研究、技術創新和科技服務為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引導鹽堿地產業健康發展;智慧農業與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是鹽堿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重要組成機構,致力于為世界鹽堿地行業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而搭建的政、產、學、研一體化、國際化平臺,旨在工業4.0領域,將智慧農業、智能制造與鹽堿地行業的土地改良、種植、養殖等產業相結合,實現創新發展。
據了解,經過15年的探索實踐,勝偉集團已形成了鹽堿地治理自主知識產權六大核心技術體系,獲得了2600余項鹽堿地治理技術專利,相關專利在濰坊濱海、內蒙、陜西、黑龍江、浙江、江蘇等多地均得到了很好的項目實踐驗證,上百平方公里長期閑置的鹽堿地在勝偉現代科技的復育和保護性開發下得以煥發生機,并成功完成“中國海水稻”重大科研示范項目在大慶、南泥灣、東營三大“海水稻”試驗田的鹽堿地改良工作,引起國內外關注。

勝偉集團開展的陜西南泥灣工程治理項目
立足于鹽堿地復育及保護性開發,勝偉集團提出“鹽堿地+”的商業模式,通過在鹽堿地上引入國內外優良種畜資源、發展畜牧養殖業、處理畜禽糞便,將畜禽產品加工廢水、肥料處理與鹽堿地生態改造有機結合,探索出了一條鹽堿地上“種、養、加”相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高效農業新路徑。據悉,目前勝偉集團在濰坊濱海的農業種植園和國際畜牧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已建設完成了年屠宰加工肉牛10萬頭的現代化食品廠和多個大型隔離場。占地3000畝的鹽堿地生態種植園也初步成型,鹽堿地無公害農產品,堿地苜蓿、羊草、青貯玉米等飼料作物均已試種成功,并實現規模化種植、量產。未來,該公司還將充分發揮鹽堿地改良技術優勢、濰坊港口物流優勢、整合國內外優質種畜資源,積極走出去,輻射全國五大類型鹽堿地分布區,建設鹽堿地農牧產業園,開創新型扶貧模式,通過將國外優質肉牛種源引入國內,以每2000-2500畝鹽堿地為基礎,可建設一座可存欄500頭的智能“牛倉”,可帶動上百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結合鹽堿地改良、堿地牧草與農產品種植,生物有機肥制造、精飼料加工等形成一條“鹽堿地農林牧復合、草果田契合、一二三產融合,種養加產業循環發展”的經濟模式。
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對勝偉集團在鹽堿地產業升級方面的持續創新給予了肯定。他表示,濰坊市以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北部沿海區域,有著大面積的鹽堿地分布,通過發展鹽堿地上的“新六產”,在鹽堿地上引入國內外優良種畜資源,發展畜牧養殖業,必將進一步推動和促進鹽堿地的綜合開發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贏。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浪河游艇碼頭項目
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劉作凱指出:我國有大量閑置的鹽堿地,有效開發和利用閑置鹽堿地,發展鹽堿地特色產業潛力巨大。勝偉集團提出的“鹽堿地+”的商業模式,將生態養殖與鹽堿地生態治理有機結合,實現鹽堿地上“種、養、加”相結合,開辟了一條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高效農業新路徑,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勝偉集團董事長王勝在講話中表示,勝偉集團將以國家鹽堿地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平臺揭牌為契機,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聯盟秘書處執行單位的職責,凝聚鹽堿地治理領域各方力量,致力于鹽堿地科技創新發展,打造鹽堿地產業鏈,宣傳鹽堿地文化,打造民族品牌。在鹽堿地技術研發與推廣、鹽堿地產業化發展方向探索與實踐、鹽堿地生產設備設計與推廣、鹽堿地產品市場開發與電子商務拓展等領域,集成和共享技術創新資源,構建研發及交流平臺,組建鹽堿地行業專家庫、產品庫、成果庫、企業庫,開展行業技術培訓,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與對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保障鹽堿地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