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一詞是說治病的本領,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黃帝八十一難經·序》中,“授黃公之術,洞明醫道。”
在青海東大肛腸醫院里,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恪盡職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彰顯當今時代的醫道本色。
剛剛出院的王阿姨在臨行之前就說,“在我住院的這段時間里,青海東大的他們,用實際行動來告訴我,他們都是稱職的好醫生。”
其實最初,王阿姨諱疾忌醫,對醫院很是抵觸。如若不是自己的疾病再次復發,到了逼不得已的地步,她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到醫院就診的。

那究竟是什么,讓王阿姨在短短的時間里對醫院的態度,發生了如此的轉變呢?
在還沒見到接診的醫生之前,王阿姨的態度是懷疑的。她懷疑自己嚴重的病情青海東大也會無能為力,拖拖拉拉地治不好,自己還得打道回府。王阿姨的態度是擔憂的。她擔憂如果要做手術的話,手術會很疼,自己受不了,還有住院時間一長,就會出現亂收費的情況。
讓王阿姨沒想到的是,醫生不僅高效地為她檢查病況,還有條不紊地向她陳述了病情的程度,并討論了接下來的根治方案。在遇到王阿姨聽不明白的地方,醫生還頗有耐心地解釋一遍又一遍,并且詳盡地介紹了青海東大無痛微創治療的方式。醫生的專業逐漸打消了王阿姨心中的疑慮。
加之青海東大秉承著透明化,公開化的收費標準,讓王阿姨徹徹底底地放下心來,她激動地說感慨:“青海東大真是一家親民的好醫院!”
終于,王阿姨“毫無保留”地將自己交給了青海東大。
患者沒有了后顧之憂,有了積極醫治的信心,無疑是給了青海東大莫大的榮譽感。
果然,青海東大不負眾望。
雷厲風行地根據王阿姨的病情確定了最終的根治方案,并在當天下午進行了手術。青海東大精湛而嫻熟的醫技使得手術得以順利成功地完成。在術后的康復期間,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精心并盡心地照顧著王阿姨,沒過多久,王阿姨就恢復如常了。
王阿姨被青海東大盡職盡責的態度感動不已,于是她委托家人給醫治和照顧過她的醫護人員送水果,結果,這些醫護人員就像商量好的一樣,全部都婉言拒絕了。
王阿姨為了表達感謝,親自去向他們道謝。青海東大的他們連連擺手說:“阿姨,我們不過是為患者負責而已,這是我們職責所在。您康復了,我們也就放心了。”

青海東大的榮譽來自于患者們的信任與康復如初后綻放的笑臉,有這些,足矣。而對于患者們來說,青海東大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疑是彰顯了當代的醫道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