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首是鴨蛙稻的故鄉,近年來在水稻生產上應用綠色模式,推行綠色生產,取得了提質增效、生態好轉的初步成效。
位于石首的良谷鮮鴨蛙稻也一直走在發展可持續農業的路上,不斷前進。落址于石首市香港城廣場2號門店的石首鴨蛙稻店將于10月18日正式開業,屆時將進一步開拓良谷鮮鴨蛙稻的市場。
鴨蛙稻共生系統模式是目前已被證明成功的三大永續農業模式之一,鴨蛙稻種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養鴨和青蛙,水稻為鴨蛙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天然餌料,鴨蛙為稻田除雜草、吃害蟲并提供養分。非常適合在我國南方的水稻主產區進行嘗試,能夠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產出綠色健康的鴨蛙稻。

湖北石首良谷鮮鴨蛙稻種植基地,是"鴨蛙稻香米"的發源地,鴨蛙稻從播種至收割已經形成成熟的完整生態產業鏈,選用的皆是上品種子與自然環境共生,采用鴨與蛙的互生種植模式,回歸原始,走可持續農業發展道路,產出綠色健康的大米,為消費者的健康保駕護航。將于10月18日新開業的石首鴨蛙稻店也能更好的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轉變。

我們所說的永續農業和可持續農業,并不是說要拒絕現代化,而應該是利用好科學技術,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在良谷鮮鴨蛙稻的種植過程中,鴨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動和游泳,水的攪拌使空氣中的氧更容易溶解于水中,促進水稻的生長;鴨在稻株間不停地活動,鴨嘴在水稻植株上尋找食物,這種刺激能促進植株開張和分蘗,促使水稻植株發育成矮而壯的扇形健康株型,增加抵御強風的能力。為了避免鴨吃稻穗,水稻開始抽穗時就要將鴨從稻田里及時收捕,并放入青蛙幫助水稻繼續除害。
這樣生產出來的鴨蛙稻,綠色健康,營養價值高,廣泛應用環境友好型技術和資源節約型技術,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良谷鮮鴨蛙稻也將一直延續這種種植模式,并不斷發展完善,以石首鴨蛙稻店和種植基地為依托,堅持生產、銷售優質大米,走生態農業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