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切實預防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10月10日晚間,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由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三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業內普遍認為,監管層此次動作,意在把更多的互聯網金融業態納入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統一監管框架下,某種意義上也是互聯網金融逐步融入主流金融監管體系的一種標志。

圖片來源:央行官網
事實上,早在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由央行牽頭負責對從業機構履行反洗錢義務進行監管,并制定相關監管細則。在監管政策的宣導下,國內多家優質網貸平臺,和信貸、廣信貸、宜人貸等紛紛將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置于平臺風險管控的重要位置,在原風險保障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的甄別能力及把控力度,助力互金行業走向規范化的發展道路。下面,小編便以廣信貸為例,詳細分析網貸平臺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欺詐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建立內部機制:廣信貸平臺以合法審慎、安全保密、與相關部門合作為工作方針,建立了健全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內部控制機制,嚴格按照交易監測標準與行為監測方案合理化執行,并及時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確保相關工作可追溯。
加強外部風險管控:廣信貸平臺聯合資產合作方,采用大數據及三方征信、人行數據、ICP交叉校驗等風控手段,有效進行客戶身份識別,并快速計算出客戶的欺詐風險等級及信用風險等級,給出合理的額度期限建議,保障平臺各項業務風險可控。

廣信貸風險保障體系——大數據甄別風險
此外,廣信貸的資產合作方基于IPC技術,搭建了一套完善的組織架構體系,采用”總部+分部”的模式,能夠讓業務團隊在高效運轉的同時很好的實現內部的“交叉檢驗”。“交叉檢驗”是IPC技術的核心,就是對多方面獲得的數據進行相互核對。“交叉檢驗”有兩個作用,一是獲取精確的關鍵數據,二是驗證申請人的誠信度,更加有效隔離信貸風險。其中,對于有借款需求的客戶,廣信貸與其資產合作方會對進件客戶進行綜合風險評分,對于綜合資質為“風險客戶”的客戶進行拒絕處理,評分卡根據綜合分數,參考“收入情況”、“城市風險等級”、“崗位性質”、“征信歷史情況”“負債情況”最終給出批款額度,同時系統自動對客戶信息進行三方網絡查詢,標記網絡查詢異常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廣信貸平臺已經通過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于2018年8月2日-8月9日組織的培訓及測試,并已提交資料給相關人員進行審核,正在積極等待互金協會對接下一步事宜安排。接入系統后,廣信貸將配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展線上和線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相關工作,與各網貸平臺一起,共享共建行業誠信體系,共守行業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方面的自律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