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的口號喊了這么多年,但是隨意排放不注意生態保護的現象仍然屢禁不止;近十年來,廣東省開平市金雞鎮大泊水庫附近的村民們苦不堪言,因為大泊水庫旁邊的養豬場在肆意排放十年后,不僅沒有被取締,反而又要擴建了。


大泊水庫坐落在粵西南的開平市,本來風景優美,是開平市周邊民眾休閑旅游的好去處,也是附近建新村、飛鵝村等村民的飲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源地,但是從2007年開始,有一家養豬場未經允許私自建在了大泊水庫旁邊,剛開始的時候規模較小,沒有造成太大影響,村民們還不以為意,沒想到這個養豬場卻越來越壯大,至今已經發展到飼養3000余頭母豬,面積超過600畝,年上市60000余頭生豬的生產規模。該養豬場的占地面積也隨著生產規模的發展而不斷擴大。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該養豬場在擴建的過程中,在沒有經過村民同意的前提下,私自無償侵占了周邊建新村的耕地開挖池塘,村民前去理論卻被養豬場的工作人員驅趕,多次報警上訪也渺無音訊。除此之外,養豬場的糞尿污水還直接排放到大泊水庫,嚴重污染了水庫的水質,使大泊水庫水體嚴重富營養化,水藻瘋長,水庫中的魚類大量死亡,散發出難聞的味道。最為嚴重的是,大泊水庫的水再也不能用作生活用水了。


無奈之下,村民們被迫放棄了祖祖輩輩的水源地另尋他處,但是附近都沒有更好的水源,飛鵝村村民只能自己湊錢從15公里外的西坑水庫引水,而相對貧困的建新村村民卻只能自己挖掘淺層水井作為生活用水。
根據當地村民介紹,該養豬場的排放沒有絲毫規劃,放任污水肆意橫流,部分污水還排放到兩村的農田里面,導致農作物枯萎,水庫下游的部分農田被迫棄耕。

除此之外,養豬場的氣味問題也困擾了村民們十年之久,大泊水庫周邊本來山清水秀,但是現在還沒走近就有一股養豬場特有的臭氣,尤其是吹北風的季節,氣味甚至讓村民們難以入睡。在通往兩村的必經之路上,也積滿了該養豬場的運輸車輛灑落的豬糞,不但氣味難聞,也給兩村的村民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在長達十年的環境污染中,村民們向當地政府投訴過無數次,但是始終沒有下文,該養豬場不但沒有被取締,反而規模越來越大。2016年,開平市響應國家號召,掀起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有效防止禽畜養殖污染,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之風。金雞鎮的大小水庫、山塘區域內的禽畜養殖都被劃入禁養區,但是大泊水庫旁邊的養豬場卻始終屹立不倒。今年7月份,迫不得已的村民選擇向第五中央環保督察組舉報。此后,當地村民們本以為終于可以回歸青山綠水的田園生活,誰知督察組一撤離廣東,該養豬場就在原址開始了擴建工程,為了掩人耳目,還購買了一套小型的污水處理設備,據了解,這套小型的污水處理設備每天的負荷能力還不到一噸,在養豬場每天數十噸的污水排放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同時,因為該養豬場的規模不斷擴大,當地的水質環境沒有絲毫好轉,反而愈發嚴重。

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第36條、37條規定,嚴厲禁止向水體直接排放不符合標準的廢水,但是,該養豬場營業至今已有十年,距離當地被劃為禁養區也有兩年時間,養豬場始終無視國家法律法規頂風作案,在明確觸犯國家法律和地方規定并且當地民眾集體抵制和投訴的情況下依然安然無恙,甚至還在保護區內擴建,其背后的某種勢力及保護傘能量可見一斑!


養豬場造成的惡劣環境除了嚴重影響村民們的生活環境之外,對當地的其他產業發展也極為不利。大泊水庫周邊鄉村本來計劃按照國家的鼓勵政策,利用當地山青水秀的天然環境招商引資,開發生態旅游與扶貧康養產業,進而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就業扶貧工作,已經吸引了多個投資者,但是因為養豬場臭氣熏天,吸引的客商的投資遲遲未能落地,甚至還有撤資的可能,當地的多個村莊也仍然徘徊在貧困線上。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先發展后治理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肆意排放肆意污染,可能給一個企業節約了一部分成本,但是卻對其他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戴上了枷鎖,所以全國各地都掀起了環保的風潮,但是總有鼠目寸光之輩為了一己之私,不擇手段的破壞自然環境,不光對當地居民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對后世子孫造成的影響也是極為深刻與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