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簡介:
河南人,本職為醫生,近年開始從事科幻文學創作,先后在《科幻世界》《科幻畫報》《科幻立方》、蝌蚪五線譜、豆瓣閱讀以及科幻星云網上發表過《觀星者》《記憶迷路》《關愛》《七夜》《調查報告》《旅者》等作品,出版長篇科幻小說《人機戰爭》三部曲。獲首屆晨星獎最佳中篇小說獎;第二屆晨星獎最佳長篇小說提名獎;首屆未來全連接超短篇科幻大賽優秀獎;第八屆全球華語星云獎電影專項獎優秀作品獎。

從小時候讀《小靈通漫游未來》起,就愛上了科幻。嚴格來說,在讀過劉慈欣老師的《三體》系列之后才萌發了創作科幻小說的念頭。我也曾寫過歷史小說,但是相比歷史的嚴謹,更偏好科幻的自由,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作為醫生,曾經把關于精神疾病和基因方面的內容寫在作品里,幻想著如果基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的話,癌癥、艾滋病一類的疾病都不再是不治之癥,甚至“永生”也可能不再是一個不可觸摸的夢想。
➤AI對人類來說是福祉還是災難
前兩年李世石和阿爾法狗的“人機大戰”一度引發熱議,就當前來說,AI人工智能只是人類的工具,假如AI人工智能真的達到了進化的奇點,產生了自我意識,人工智能一定會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地位,他(它)們會不會像電影《終結者》中那樣,把人類當做必須消滅的敵人?而對于人類來說,AI就成了區別于人類之外的“他者”,人類是否應該平等地對待他(它)們?基于這些疑問,我創作了長篇科幻小說《人機戰爭》三部曲,目前已全部出版。人機系列探討了當今最熱門的話題——人工智能(AI)與人類的關系(戰爭)。
作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人工智能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隨處可見,比方說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機、計算機、電視、甚至藍牙耳機等,它們的內置程序都可以看做是人工智能。毫不夸張地說,人工智能已經成了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無人駕駛、智能化家居、物聯網、大數據時代……不知不覺中,未來已撲面而來。然而,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何種影響?已經去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在2016年10月份鄭重發出警告:“發明人工智能可能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災難,如果管理不善,會思考的人工智能可能會為人類文明畫上句號。”特斯拉CEO、科技巨頭埃隆·馬斯克也一再強調人工智能是“我們人類文明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汽車事故、飛機墜毀、濫用藥物或劣質食品都比不了的威脅。”并呼吁政府迅速而堅決地進行干預,監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在《人機戰爭》三部曲中,超級人工智能“深空”的出現沒有給人類帶來利益,它的目的就是要毀滅人類。誠然,小說只是藝術虛構,現實中人工智能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是,霍金等人的憂慮并非杞人憂天,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福利時,也要警惕科技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危害。

➤讓更多讀者接受并理解科幻
科幻文學不同于主流文學。在主流文學中,人類是主角,而在科幻文學中,人類只是配角,甚至可以說是載體,承載著表達作者科幻理念的載體。
我個人對這句話非常贊同。至今為止,人類的活動范圍還沒有超出太陽系。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有兩萬多光年,而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只有區區八光分。玉宇蒼茫,星系浩渺,從宇宙的尺度來看,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不過是茫茫星海中的一粒細沙,微乎其微。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苹靡矐撊绱?。如果僅僅站在我們生而為人的角度衡量科幻,難免失之偏頗。真正的科幻擁有不摻雜質的理性。
今年,劉慈欣老師的作品《微紀元》入選了全國高考試題,相信會引發新一輪的科幻熱潮,吸引更多的讀者關注科幻。寫出通俗易懂、故事性強、并且符合科幻定義的作品,從而讓越來越多的讀者接受并理解科幻,就是我作為科幻作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