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廣東省戶外運動挑戰賽設自由式輪滑、遙控模型、田園徒步活動三個項目。其中自由式輪滑在紅梨村廣場上開展集體輪滑舞、輪滑拉龍、親子障礙賽等;遙控模型設攀爬車越野賽、電動房車競速賽、橡筋動力直線車腮、遙控“無人機”穿越賽”、遙控電動飛機繞標競速賽、手擲飛機直線距離賽等。在舉辦賽事活動前,組委會專門安排遙控模型、輪滑賽事技術人員深入始興縣實驗小學、紅梨村小學進行項目推廣活動。在比賽當天,為助力精準扶貧,以體育公益為載體,廣東森海運動用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動感輪滑鞋以及賽事組委會提供手擲模型飛機捐贈給紅梨村的學生,進而豐富鄉村學生體育文化生活。近年來,省體育局在粵東西北貧困地區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活動參與人數多、群眾熱情高、社會影響大,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以體育為抓手,帶動當地體育旅游、文化消費,助力精準扶貧,推動生態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等領域綜合治理,實現“體育+”,發揮綜合效益,實現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

體育助千年古村換新顏走進始興縣馬市鎮紅梨村,上百年的古榕樹、古色古香的圍屋、修舊如舊的宗祠、寬敞整潔的廣場、蜿蜒曲折的鄉村道路、白墻黑瓦錯落有致的民居……儼如一幅美麗的“山居圖”。作為這次活動的主會場,紅梨村曾經是一個省定貧困村,在始興縣委縣政府精準施策以及對口幫扶單位——省編辦駐村工作隊和當地鎮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結合紅梨村實際和整村發展規劃,統籌謀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可留人引人的環境、可攻堅克難的隊伍”三項重點,系統推進精準扶貧工程,紅梨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省編辦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實施幫扶措施,全面推進產業、教育、醫療、就業、危房改造、鄉村旅游等各項扶貧工作;全力推進全村交通、水利、污水處理以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工作。目前,幫扶項目進展順利,并已初步獲取收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順利,村民精神面貌有了明顯提高。

結合賽事,始興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也在紅梨村舉行,帶領大家走進始興民俗文化,零距離感受始興客家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沉淀農業發展歷史,體驗農耕文化的博大精深?;顒悠陂g,舞龍、醒獅、青草獅、龜蚌舞、錢叉舞、春牛舞、瑤歌、民間腰鼓等代表始興優秀民間藝術及非物質文化民俗類的節目展現在大家眼前。客家婚嫁、外營草席、舞紙馬、瑤繡、八音、宰相粉等具有濃郁客家風情的非遺民俗及民間藝術手工藝產品也將紛紛來到不同的活動現場向游客展示。有些還現場體驗一把收割稻谷、傳統脫粒、吹風去雜、打谷及其他農事豐收場景。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國迎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

始興縣始于三國有段古據了解,始興縣體育運動事業,尤其是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遍布城鄉的健身設施和場地為城鄉居民健身鍛煉提供了便利。始興縣體育局連續兩次(2009-2012年度、2013-2016年度)獲得“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榮譽。始興置縣于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古人曾以“此地興旺,周而復始”而命名為始興,自古著稱為“古之福地”。是盛唐名相張九齡、明朝戶部尚書譚大初、抗日名將張發奎和當代著名數學家朱熹平的故鄉,也是全國聞名的生態古郡、恐龍之鄉、圍樓之鄉。

始興是典型的客家地區,客家文化底蘊濃厚,現存240多座圍樓就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滿堂客家大圍和長圍村圍屋更是享譽省內外,東湖坪民俗文化村、漢代城堡、秦漢烽火臺等歷史名勝古跡,以及宰相粉、舞阿妹、舞紙馬、錢叉舞、花艇舞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為始興客家文化增添了亮麗的光彩。2009年11月,始興縣榮獲全國五十佳“中國最美的小城”稱號。2010年,榮獲“中國優秀生態旅游縣”和“中國綠色名縣”稱號,2011年,榮獲“中國圍樓文化之鄉”和“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稱號;2012年,被評為中國魅力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2012年,榮獲“中國魅力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 2014年,被評為“中國最具魅力自駕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