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北京一個聚合支付安全技術研討會上,北京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王越提出,漢信碼能為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發展建立安全的安全屏障,有利于中國移動支付碼制標準的國際化。
王越說,中國的移動支付行業正在走向海外,這不單是幾家最大的支付平臺走出去,包括整個產業鏈的不同環節都是如此,像意銳小白盒等移動支付終端已開始在日本、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和澳洲部署。
“但是我們也看到,目前中國移動支付普遍使用的都是QR碼,不利于為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建立安全發展的安全屏障。”
QR碼起源于日本,全稱為快速響應矩陣圖碼(Quick Response Code),于1994年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發明。QR碼最早是在汽車制造廠使用,用于追蹤零件裝配、存貨管理;后來日本的超市、商店和各類證件里都有使用。現在,QR碼成為了中國移動支付的主要碼制。
除了QR碼,像包括Data Matrix、PDF417在內的一批二維碼碼制都源自海外,并相繼制定了ISO/IEC國際標準,在物流、單證管理、軍事、電子行業、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形成了大規模應用,形成了一系列行業應用標準。
實際上,中國很早就已經研發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碼制標準。漢信碼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中國自動識別業界從2003年開始開發漢信碼,并在2008年正式實施。
王越認為,中國移動支付業界可以采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碼制,形成移動支付的中國產業標準,提升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王越也表示,碼制的知識產權是非常重要的一筆財富。當年日本自主開發 QR 碼,就是為了申請自己的專利,不被美國的技術所限制。”“碼制“的研發是編碼標識技術的核心,其重要性,不僅在于應用層面,還在于它為一系列的行業,乃至國家、政府級別的公共服務提供了信息采集技術標準。美國的郵政系統便是使用 PDF417 來打印郵票和寄送信息,貼在郵件表面;美國國家安全部門也使用它作為證件識別和駕照識別的載體。
在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信碼已經被應用到了稅務防偽、產品溯源監管等一些涉及信息安全的應用領域。2005年,中國國家國稅總局就開始采用漢信碼這一標準的“國產”二維碼,幫助驗證發票真偽、防止國稅流失。
王越說:“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可以使用中國標準的二維碼,譬如漢信碼,通過研發漢信微碼、混合碼等方式,提高移動支付在更多應用場景的適用性及安全性,從根源上解決支付碼生成端的安全,進而推動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的長遠發展,以及掃碼支付方式在全球移動支付領域應用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