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迎來眾多重慶市民“打卡”觀展,重慶渝北區剛剛召開“數據引領 智能制造——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谷”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渝北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和仙桃大數據谷建設發展的相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渝北區將進一步培育數字經濟發展優質土壤,加快形成“仙桃效應”,推動全市乃至中西部地區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
緊跟時代步伐,規劃建設仙桃數據谷
“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重慶是西部重要的工業基地,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培育增長極、形成新動能。中央有決策,市委有部署,市場有需求。作為中西部區位優勢最好、經濟體量最大、創新環境最優的行政區,渝北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集中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特別規劃建設了仙桃國際大數據谷、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谷,規劃建設了前沿科技城、打造中西部智能制造產業新高地。
而渝北區在發布會上重點發布的仙桃國際大數據谷,距離本次智博會舉辦地國博中心僅1500米,區位得天獨厚。就在智博會開幕前一天,渝北區在仙桃國際大數據谷舉行了集中簽約,成功攬獲項目45個,計劃投資總額256億元,預計實現年產值超過280億元,大航聯科、ROOBO、鉅芯等20個大數據、智能化項目落戶仙桃數據谷。
據介紹,本次仙桃國際大數據谷共有24家入駐企業、48件產品參展,其中創通聯達、物奇科技等5家企業11件產品入選重慶之光展區,展示了園區大數據智能化產業集聚發展的強勁勢頭。
堅持數據引領,打造大數據產業生態谷
仙桃國際大數據谷以數據為資源基礎和創新內核,按照“1+3+5+10+N”的思路布局大數據產業創新生態圈,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1”,即堅持以大數據為驅動,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已建成國家發改委大數據中心重慶分中心、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西部分中心和西部前沿應用研究院。“3”,即聚焦物聯網、集成電路設計、人工智能3個關鍵技術產業,數仙桃國際大數據谷規劃打造百億級集成電路IC設計產業園,3年內形成“80家IC設計+1家晶圓制造+10家封裝測試+1家高端研究機構”的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生態圈,建設全國知名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高地。“5”,即重點發展智能汽車、智能終端、生命健康、航空產業、數字城鄉等5大核心產業,形成大數據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促進智能制造產業集聚發展。截至目前,仙桃國際大數據谷已經引進包括美國高通、英國ARM、中國華為和中科創達等科技企業93家、從業人員約2500人,實現產值約90億元。
瞄準業界領先,鎖定三年發展藍圖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仙桃大數據谷已鎖定未來三年的發展藍圖:圍繞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谷,建設國家數字經濟示范區的總目標,到2020年,實現攻克大數據領域關鍵性核心專利技術200項,建成國家級研發中心1個、市級研發中心20個,引進培養領軍型高端人才200名,實現大數據相關產業產值200億元以上。
據悉,未來三年,仙桃國際大數據谷將重點實施5大工程:一是數據中心建設工程,依托與國家信息中心的合作,推動重慶歸集匯聚整個西部地區大數據資源,實現產業類、工業類、民生類8-10PB數據匯集。二是仙桃大腦建設工程,建成仙桃數據谷智慧園區,以此為試點全面推動數字渝北建設、率先打造“智慧城市”。三是獨角獸培育工程,面向高成長性的大數據、智能化創新項目,努力培育獨角獸企業4—5家。四是開放共享平臺建設工程,著力打造華為軟開云平臺、中科創達智能汽車協同創新平臺等10大開放共享平臺,助力全市軟件產業、汽車產業等相關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形成典型合作案例200項以上。五是仙桃品牌建設工程,建設仙桃指數發布、仙桃峰會、仙桃創客等創新品牌,匯聚開放式的仙桃會員企業2000家以上。
把握發展規律,為產業發展賦能
經過廣泛考察、與企業深入對接,渝北區針對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的“痛點”,從四個方面整合資源,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首先是吸引人才集聚,建成投用仙桃國際學院,聯合安謀、肯睿、1024學院等知名培訓機構開展人才培訓,3年內針對性培養輸出大數據相關產業高端人才1萬名,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第二是支持技術研發,建成投用國家信息中心西部前沿應用研究院、中科創達協同創新智能汽車研究院、華為軟開云等一批新型研究機構,為大數據技術發展、科研成果轉化、專利技術突破等奠定基礎。第三是推動創新創業,通過搭建智能樣機生產平臺、全套3D打印平臺、外觀設計平臺、智能硬件檢測基地等平臺,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產品的樣機設計、打樣、制作、檢測全套解決方案,幫助研發創新企業加速成長。第四是助力企業做強,通過構建國際協同孵化體系,匯聚PNP、微軟、今日頭條、安創空間、百創匯等10余家國際化孵化加速機構,引入北極光、上創新微等10支產業基金,集聚和培育高成長性的創新企業及創業項目。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渝北區將圍繞發展目標,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招商、高水平運營,培育數字經濟發展的優質土壤,加快形成“仙桃效應”,推動全市乃至中西部地區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