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P2P行業面臨著嚴峻考驗,問題平臺在6月和7月集中暴雷,引發投資人一片恐慌。從百度指數來看,P2P的搜索指數在7月中旬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峰值,近乎是平均搜索指數的5倍,關注度可見一斑。
過去,P2P行業就一直背負著“跑路”的標簽,加之六七月份的密集淘汰,讓整個網貸行業遭遇到了空前嚴重的信任危機。雖然這確實讓一些問題平臺集中出清,但市場環境和輿論的恐慌也不可避免地波及蔓延到更多正規平臺,于是,媒體、業內專家、各地互金協會紛紛冷靜下來,開始為P2P正名。國家監管部門更是積極參與“救市”,不斷釋放維穩信號。這一點,從8月以來密集出臺的監管政策中就能很明顯看出。尤其是8月17號發布的“108條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將利好推向了高潮,更是在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網貸行業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不可替代性,是時候保護合規平臺了。可以預見,在行業進入良幣驅逐劣幣、加速自我凈化的階段,隨著不合規平臺的密集淘汰,合規優質平臺的曙光已初見端倪。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召開了2018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會議的核心要點涵蓋了統計監測、信息共享、登記披露、資金存管、投資者教育、風險提示等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內容,提綱挈領為行業合規發展注入“強心劑”。
作為成立4年來堅持穩健運營、積極擁抱監管合規的誠信互金平臺,在此次行業風波中,荷包金融始終堅信:快不是本事,穩才是。憑借著優質資產拓展、精細化的用戶運營和風控管理等方面的深耕細作,荷包得以穩健運營至今。在踐行合規的過程中,荷包金融一直與監管層面保持密切溝通,確保能在第一時間積極響應監管政策,并不斷調整合規建設方案。比如,全線調整借款額度至監管要求范圍內,堅持走“小額分散”;調整零錢包產品為7天鎖定期小荷包;按照規定完成了《信息披露承諾函》、《電子簽證存證協議》;通過了“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的測評”,為“ICP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公安部“三級等保”做好準備……
今年3月,荷包金融也已經將業務數據和信息接入了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信息系統,定期匯報業務數據;5月,拿到了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7月份拿到金杜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合規審查報告》,對荷包的實繳注冊資本、股東、產品及模式的合規性、已合作第三方資質、存管協議等都做了現場核實和審查,確保合規。
從網貸之家近期的統計數據看,在監管限制規模嚴控增量環境下,網貸投資人和借款人仍然每月均達到了400多萬人,這也說明,無論是資產端還是資金端,網貸市場的需求是真實客觀存在的。尤其是資產端的建設對于網貸行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堅持普惠金融的發展前提下,荷包金融一直專注于個人信用貸和小微企業貸領域,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的短板,使小微企業和個人都能享受實實在在的普惠金融服務。今年7月,荷包也先后上任兩位企業高管,負責戰略資產業務,這也將擴大荷包在創新型資產端的布局,覆蓋更廣泛的普惠金融領域。
隨著網貸平臺備案、綜合監管體系的落地,行業將逐步邁入健康理性的發展通道。未來,經歷過大浪淘金留下的合規平臺必將在監管的指引下,走上規范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