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特效醫術發掘整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六屆中華中醫藥創新論壇在濟南順利召開


2018年8月28日,第六屆中華中醫藥創新論壇在“泉城”濟南名雅千佛山賓館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特效醫術發掘整理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康圣堂醫學研究院承辦,以“繼承創新謀發展,特色中醫助力健康中國”為主題,共有約200余人參與。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吳彥出席會議,吳會長代表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全體同仁對會議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并對協會的發展歷程向參會代表作了報告,吳會長在講話中提到:“大健康的概念,為我們民間中醫指出了一條陽光大道,廣義的民間中醫藥事業,絕不僅僅是醫療,它涵蓋了養生保健以及上述一個非常廣泛的領域,那我們民間中醫將有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并非只有“行醫治療”這一條道路,能夠考取執業醫師資質,固然可喜可賀;但是未能取得執業醫師資質,依然是要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在廣闊天地去大有作為。首先,民間中醫藥人員要自信、自強、自律,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其次,就是要自我約束,規避群眾健康風險和自身從業風險”。同時吳彥會長在大會上透露有一個省在做試點,從若干名無資質的民間醫生中經過若干次篩選,挑選出若干“精英”,然后安排在一家公立大醫院,專門設立了一個專科,由這些“民間醫生”來堂堂正正地行醫問診,這說明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也在進行各種可行性探索,為傳承、發展、創新在摸索道路與途徑,希望我們民間中醫藥人士,要考慮我的特點是什么?我的特長是什么?我應該走哪條路、哪條路適合于我的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吳彥會長以木桶理論和新木桶原理做比喻,希望我們參會代表在多變的市場和多變的世界環境中,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憑借其鮮明的特色,跳出常規的游戲規則,望本次論壇能夠在百花齊放的氛圍中、在百家爭鳴探討中尋求真理,在“大健康”這片廣闊的天地中認真思索與探索,探求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

國務院新聞辦原副主任楊正泉受邀出席大會并做講話,楊主任首先對大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他多次參加中華中醫藥創新論壇,希望大會能夠能很好的利用中醫藥這一文化瑰寶為人民健康服務,目前國家保障中醫藥的法規逐漸健全,中醫藥發展迎來大好趨勢,希望基層中醫藥工作者把自己的偏方、土藥、祖傳秘方更好的發掘并加以創新,更好的為基層患者服務,在當前時間這個時機召開這次會議很有必要,希望參會代表利用這次機會,加強學術交流,共同進步。同時楊主任為了鼓勵參會代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更多的患者服務,永攀醫學高峰,在會議期間為大會題寫“健康中國”“大醫傳承”等書法作品!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特效醫術發掘整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楊立俊致大會開幕詞,楊秘書長首先對來自全國各地中醫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希望各位參會在會議期間互相交流學習,加強合作,掌握技術,取長補短,目前中醫藥迎來了最璀璨的時機,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中醫藥法的實施為民間中醫取得合法行醫資質提供了法律保障,民間中醫是臨床一線重要的生力軍,承擔著防病治病的繁重任務,民間中醫活動于基層,更應該有擔當,療效是真理,讓我們攜起手來,為解決人民群眾的疾病痛苦努力奮斗,楊秘書長同時對特效醫術發掘整理專業委員會未來工作計劃對參會代表作了報告!

論壇由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特效醫術發掘整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歸連杰主持,歸連杰向出席會議的領導和現場嘉賓講解了“中華中醫藥創新論壇”發展歷程,“中醫藥創新論壇”創辦于2011年,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召開,七年來,得到了眾多領導、行業專家和眾多基層工作者的支持,同時對兩天的會議安排做了匯報,本屆會議將以專家政策講解、參會代表臨床創新經驗分享、特效技術演示為會議形式,希望與會代表積極發言,踴躍獻方獻策!

第六屆中華中醫藥創新論壇參會代表風采
兩天的會議中,有近百名中醫代表上臺進行了經驗分享和技術演示,其中會議獻方50多項,有推廣價值的技術約30多項,大會組委會希望與會代表能后延續大會的成果,加強會后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的創新,為“大健康”事業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