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產業基金后,我們運用產業鏈投資邏輯進行運作,具體來說,可以分成‘橫縱聯合’和‘立體化產業網’的兩種思路。整體邏輯是,先選取某個領域中規模足夠大,進行過充足調研和分析,并有所把握的細分市場作為突破點,以這個點為圓心進行上下游產業鏈的縱深布局和橫向并購,再將我們所擅長的、看的懂的各個行業橫縱聯合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多元的立體化產業網。”
——國商控股集團董事長 車健
2018年7月20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出臺了一系列資管新規及細則要求。除了嚴防加杠桿炒作,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之外,引導其進入實體經濟成為要處理解決的“要害問題”之一。
“在國家‘脫虛向實’大背景下,如何通過金融工具打通資本和產業之間的通道成為了首要問題。發展金融的本質是為了服務于實體經濟,實體企業的需求又是金融發展的根本原動力。兩者互融互通,相互協調。”在接受媒體記者專訪時,國商控股集團董事長車健這樣詮釋了當下的金融環境大背景。
產業基金 并購浪潮下的“先手之子”
針對國家政策一再提出引導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的明確要求,車健對此表示認同和全力支持。在采訪中,他詳細闡述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國商控股如何走出一條金融與實業結合發展的“平凡之路”。
近年來,中國并購市場風起云涌,“PE+上市公司”的模式脫穎而出,成為了產業并購市場的一大亮點。參與政府引導“PE+上市公司/國資平臺”模式產業基金,成為國商控股3-5年戰略實施中的“先手之子”。
車健表示,“PE+上市公司/國資平臺”模式的主要方式是設立產業基金。首先,從公司需求的角度來看,實體產業希望通過并購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其次,更多的企業看到通過并購等資產運作,實現了資產增值的效果,從而推動“PE+上市公司/國資平臺”合作模式進一步爆發。”
截至目前,國商控股集團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投資管理規模已超100億元,其中不乏與多地方政府、國有大中型企業及知名高等院校的資源整合。面對媒體記者關于集團成立多家產業公司的用意,車健解釋道,“以上市公司為例,用產業基金的模式,圍繞其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投資布局,多出了一條相對明確的退出渠道。而對于國資平臺來說,企業有自身市場化的需求,在合作上會選擇與其匹配性更高的公司。針對這方面,我們的團隊資源優勢較為明顯。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和國資平臺,其優勢多集中在現有業務領域,對金融市場的關注和金融工具的使用未必那么擅長;國商控股集團所凝聚的專業投資團隊,在信息資源與投資優勢上可與上市公司、國資平臺進行互補,是一個互惠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
車健認為,相較于目前市場熱炒的投資風口,國商控股的項目選取標準更傾向于長效穩健。“我們不追捧概念,尤其是市值較高的熱點。國商控股集團更希望扎根于產業本身,看重所投產業的長期穩健發展。股權投資行業未來的變化也在于此,未來大家會回歸產業本身,對產業類資產的認知將會更加深刻。”
產業鏈投資用“錯位競爭”滋養一方土壤
“產業基金的成立,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而對于產業基金的運作模式,產業鏈投資能夠更好的保持產業基金的活躍度。產業經濟就好比一片森林,產業鏈投資如澆灌其健康發展的活水,盤活產業發展中‘沉睡’的土地和各類資源,保持其長久滋潤,充滿活力。在產業鏈布局中,國商控股通過進行金融創新來開展產業鏈投資的‘錯位競爭’。金融創新是相對于傳統金融結構而言,競爭力體現在創新端,而非金融能力。與金融機構相比,我們對產業的理解更深;與實體企業相比,我們更會運作金融工具。”國商控股集團董事長車健對記者說。
以汽車后市場為例,國商控股集團將其作為自身產業投資的核心領域之一。“未來汽車行業及其衍生產業將不再局限于產業鏈條上的單個環節,而是從線上到線下,售前到售后的全方位的產業鏈布局。”車健表示,國商控股通過利用金融工具運作,將資金融入汽車后市場,找到合適的一個突破點,然后通過這個突破點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延展,打通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橫向上,可以橫跨汽車零部件、用戶征信、汽車維修、汽車金融等多個專業領域,加強彼此之間業務滲透的深度,提升商業價值變現的體量和規模;縱向上,無論是前端營銷模式的變革、中端新商業模式的出現、還是后端有形市場的轉型(二手車、庫存新車、平行進口車、新能源車),重點關注實現彼此的有機融合。未來,線下的“車云鏈”店鋪或不再是單一的交易點或是維修部,而是一家以體驗、咨詢、過戶、檢測、交易多功能的一站式體驗店。
憑借著對市場的敏銳觀察,車健分析到,“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是目前國商控股集團重點拓展的業務領域。產業基金通過單產業鏈的‘橫縱聯合’和多產業鏈的‘立體化產業網’的運作邏輯作為載體,對單一或多領域的產業投資進行布局。長期的資本支持,有助于調動實體企業相關資源進行經營管理服務,提高企業的同業競爭力。從整個市場經濟的格局來看,根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的需要,參與到產業投資基金的試點當中,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整個投資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