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杭州風光無限。因為全球矚目的G20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召開,普遍觀點認為,杭州由此從原先的一點五線城市正式跨入一線城市之列。
與清秀的西湖美景、炫目的錢江新城燈光秀等一起被人們搶著收藏的,還有G20峰會金銀紀念幣。發行量僅2萬套的紀念幣在發行當天就一幣難求,市場價在8小時內就從官方售價2700元迅速爆漲150%達到6800元。
不過,極少有人知道,“杭州”二字,本來并不會出現在他們辛苦搶到的這套紀念幣上。這是楊宇瀟與他的同事們在外交部門口等了一天一夜努力的結果。“‘原則上同意你們的建議,改成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相關部門的批復,我們是在凌晨快到3點的時候拿到的。”即使已過去一段時間,楊宇瀟回想起拿到批復的那一刻依然激動不已。
楊宇瀟是華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總裁。作為一家生于浙江、根植浙江的杭州本土企業,華僑基金從去年就持續推進“G20杭州峰會金銀紀念幣”的立項發行工作。“期間得到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幣總公司、國家外交部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并成為杭州市政府唯一授權的主承銷單位,直接參與此次紀念幣的宣傳和發行。”楊宇瀟說道,為了把這項任務辦得漂漂亮亮,華僑人從3月份就開始忙碌,光北京就來來回回跑了幾十趟。
作為一家本土企業,能以這種方式參與到全世界矚目的G20杭州峰會中,成立才三年多的華僑基金,自然是有非凡實力的。
3年,從0到100億
華僑基金呈現給投資人的《2016上半年投資報告》中顯示,華僑基金目前管理規模已超100億元人民幣,旗下基金輻射五大領域:新型城鎮化、科技創新、旅游酒店、健康產業、綠色能源,同時正發起成立文化產業基金、并購基金以及其它股權投資基金。
總部設在杭州的華僑基金,現已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西、貴州、香港、新加坡等地設立分公司,形成了海內外雙向布局。
從零開始,到如今管理規模超百億元,華僑基金不過用了3年多時間,這是一個讓業界為之瞠目的裂變速度。
楊宇瀟是80后,果敢、清晰、精準,這也是基金操盤人最需要的特質,早年的射擊運動員經歷為他打下了良好基礎。
楊宇瀟曾獲得浙江省男子10米氣步槍60發冠軍,被評為國家二級運動員。長期高強度的射擊訓練,讓他鍛煉出了更強大的心理。楊宇瀟說,“操盤基金,有點類似射擊運動中最高難度的移動靶項目,或是飛碟項目,要從快速掠過、足以迷亂眼睛的眾多目標中,精準找出最理想的目標,然后果斷射擊。”
告別運動員生涯后,楊宇瀟去了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建筑與測量專業,在追求“精準”的道路上走得更為極致。劍橋歸來后,擔任浙江省僑聯青年聯合會副會長的他敏銳洞察到,浙江有雄厚的華僑資本,這些資本有強烈投資愿望,但苦于沒有好項目。他由此產生了為華僑資本搭建一個對接優質投資項目的平臺的想法。
在“浙商回歸”的號召下,楊宇瀟帶領一批海歸精英回國創業,2013年5月29日,在時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奇等省領導的見證下,浙江華僑產業發展基金誕生,這便是如今華僑基金的前身。
按楊宇瀟的說法,成立華僑基金,就是“架一座橋,對接華僑資本與浙江經濟。它在政府引導基金的帶領下,引導僑商資本回歸國內實業投資,使金融資本有效助力實體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有效解決民間借貸‘空轉’現象。”
敏銳,與國家戰略共舞
華僑基金將自身定位為“政府跟投型基金”,產品設計緊跟國家和政府戰略,比如,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就是華僑基金的重點產品之一,主要跟投于各地政府區域內符合產業政策的重點基礎設施、特色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
目前,華僑旗下基金重點覆蓋的五大投資領域,新型城鎮化、科技創新、旅游酒店、健康產業、綠色能源,每一個方向都是國家正在大力倡導的。
華僑基金在每個方向上的觸覺都極為敏銳。以新型城鎮化為例,華僑基金是浙江省股權投資行業協會城鎮化基金專業委員會首批委員單位和輪值會長單位。當國家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戰略時,華僑基金緊跟大勢布局,先后跟投杭州錢江新城建設、杭州東站等大型城鎮化項目,并抓住浙江特色小鎮創建機遇,推進產、融、城、文的整合,實現金融資本與城市升級、產業轉型的重要結合。
創新樓宇經濟是楊宇瀟為華僑基金定下的另一條精準道路。2014年11月,華僑基金簽約位于錢江新城的杭州市民中心B座,將其命名為華僑國際•金融發展中心,提出了打造“垂直華爾街”的宏大目標。而在錢江新城大力發展金融產業,正好是杭州市政府努力的方向。
這一目標在6個月后即開花結果。2015年5月,華僑基金和華僑國際雙雙獲評“浙江十佳金融創新企業”和“浙江十大金融集聚區”。
2016年6月,乘著G20在杭州召開的東風,華僑的創新樓宇運營戰略再次升級。原位于杭州市民中心B座的華僑國際•金融發展中心,整體搬遷至全新落成的錢江新城5A級寫字樓百大綠城•西子國際,并正式更名為“華僑國際•西子中心”。與此同時,杭州市政府宣布成立以市長張鴻銘為組長的錢塘江金融港灣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推進杭州金融國際化,華僑基金與市政府發展戰略再次同步。
布局,線上線下兩條絲綢之路并進
相比對基金產品的定位如射擊瞄靶般精準,楊宇瀟對華僑基金分支機構在海內外的布局則可以用另一項國際運動來形容——圍棋。
楊宇瀟對這局棋的下法大開大合:華僑基金的根在浙江,這是最早布下的子,從這個子輻射開去,先輻射到長三角,再到北京、福建、廣東、廣西、香港,以及東北、新疆克拉瑪依等,逐漸連成片。
為什么這么走?楊宇瀟揭秘:其實,這既用上了目前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一帶一路”,也用上了古人的智慧,蘊藏了兩條著名絲綢之路的秘密。
“福建對應著海上絲綢之路,新疆則對應著陸上絲綢之路。華僑基金希望以點帶面,架出一條金融的絲綢之路。”
華僑基金的“金融絲綢之路”也有兩條,只是不再分陸上和海上,而是一條線上、一條線下。
線上絲路,是華僑基金在互聯網時代以移動互聯的方式,搭建的一條網上絲路。借助互聯網,全球華僑華人緊密相連,形成強大的資本力量。他們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實現跨境投資,助力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網上絲路,承載著華僑基金與海外華僑華人天然連接、資本流通的夢想和使命。
舊時光里的絲綢之路,載體是絲綢,目的是通商,達成的成果是交流與互解。新的金融絲綢之路,流淌著的還有人才、物資、和資本。流動總是雙向的,2015年8 月,華僑基金(新加坡)公司榮獲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頒發的公募基金牌照,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海內海外雙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
走得出去,也引得進來。楊宇瀟說,華僑基金在西雅圖、紐約、以及歐洲重要港口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幫助引進國外的華僑資本。他打了個比方:“我們像是海上的燈塔,當海外的資金想流回國內時,這些辦公點會為它們指明方向。”
為了讓華僑人能更便利地在世界舞臺上大展拳腳,今年3月,華僑基金由“浙江華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華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為無地域名的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
這一步,楊宇瀟跨得果敢、自信。
未來,打造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
在楊宇瀟看來,后G20時代,無論是對杭州,還是對華僑基金,都有著無限的機遇和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正是華僑基金加快國際化步伐的最好時候。
走到國際舞臺上去,楊宇瀟毫不畏懼與華爾街金融菁英的合作。在日常的業務接觸中,他甚至深深覺得,“老外看似走在我們前面,其實速度變慢了,很多領域已經老態龍鐘,到了瓶頸期。而中國在快速發展,創新驅動力量強大,新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模式迭代速度非常快,這種力量是非常可怕的,這種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
讓楊宇瀟自信滿滿的背后,是華僑基金正大步邁向的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大目標。楊宇瀟說,金融不可能獨善其身,國際上大型金融公司都是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投行、私人銀行等業務混搭,華僑基金目前已形成基金投資、財富管理、創新樓宇運營、貨幣兌換、保險經紀等業務板塊,未來也將通過孵化、培育、投資、兼并等多種方式,不斷拓寬金融業務維度,構建金融生態鏈,打造兼具實力與競爭力的全牌照金融投資控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