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熱,不一定是真的熱。”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6月29日發布《2018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展望》時解讀,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表面上看起來熱鬧,實際內涵并不熱,整體市場仍以“穩”為主,甚至出現穩中有落的態勢。
從鏈家監測的16個重點城市來看,2018年前5月二手房成交量環比增長21.8%,不同城市間出現漲跌互現的分化趨勢。其中,北京、深圳等前期調控力度大的城市市場在平穩修復;西安、沈陽、重慶等政策環境相對寬松的弱二線市場有所升溫;而上海、成都等前期調控徹底或經歷多輪加碼城市市場出現降溫。
“市場升溫明顯的城市大多指向人才引進政策和新房限價政策的實施。”許小樂分析,在地方限購、限貸、限價等高強度的管制型政策下,放人才引進突破口,會引發“激化現象”,加之新房限價迫使一二手價格倒掛,導致市場供需結構扭曲,進而會傷害未來市場供求關系。
自2017年以來,全國20余城市與地區發布引進人才新政,政策的核心內容包括落戶放寬、購房補貼、放開樓市限購等。特別是甘肅蘭州取消三個偏遠區域的住房限購政策,且限購區域購房放寬至不再需要提供社保和納稅證明,被視為樓市松綁第一彈。“引進人才”還是“政策松綁”爭論因此而起。且不管城市既定發展節奏如何,當地樓市確實在需求猛增的大背景下演出風生水起。
一邊是人才涌入帶來旺盛需求,一邊是樓市限價倒逼新房如“白菜”。
西安、長沙、成都、南京等多城市在面對如潮的購房人群時,不得不采取“搖號”購房政策。萬人搶房、中簽率個位數、資金凍結超百億等市場新聞不絕于耳。以致于湖南黨報公開批評長沙樓市亂象,“一座被房價綁架的城市,四處‘搶人’又有何用?”這可能是長沙樓市即將面臨的轉折點,也同樣可能是諸多“搶人”城市共同面臨的轉折點。
“上半年過度管制值得反思與警惕,下半年整體樓市政策仍將維持偏緊態勢。”許小樂預測,首先,去庫存政策將會宣告終結;其次,多城市可能跟進禁止企業購房的補漏洞行為;第三,人才引進政策與購房資質相脫鉤可能會在更多城市實現;最后,限價政策可能會逐步退出。基于市場穩定、居民購房杠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長效機制建立等三大因素準備的尚不充分,行政手段退出樓市仍不具條件。
如果說上半年中國整體樓市談不上“熱”,那么下半年可能將更為趨弱。許小樂總結,“特別是在首套房貸款利率上行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沒有大幅升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