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鐘 偉)12月23日在京舉行的志愿服務品牌建設研討會暨中華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實訓基地成立儀式上,中華志愿者協會將在全國養老、健康、醫療、教育等行業設立“志愿服務實訓基地”,全國1.05億注冊志愿者成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業的重要力量。
中華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兼基金部、培訓部主任劉紅塵介紹,中華志愿者協會是由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民政部七部門共同成立的全國性的志愿服務組織。根據志愿服務事業發展需要,協會在養老、健康、醫療、教育等行業開展“中華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實訓基地”的建設、推廣工作,在全國建立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樹立標桿,以點帶面,全面提升養老養生、健康醫療、教育培訓等行業的志愿服務水平,助力公益與民生事業發展。他說,在當地政府部門嚴謹推薦的基礎上,中華志愿者協會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實地考察并研究討論,認證了山東濟南、廣東韶關、湖北漢川、河北保定等14家單位為首批“中華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實訓基地”。希望第一批授牌單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的政策規定,按照《中華志愿者協會章程》要求,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嚴格管理、規范操作,切實發揮好示范引領和帶動輻射作用,為當地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做出新貢獻。
全國老齡辦巡視員曹健說,志愿服務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無私奉獻、團結互助、服務人民、共同進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活躍在各個領域 1億多志愿者的服務實踐,構成了社會文明進步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說,為老服務是志愿服務的傳統內容。廣大志愿者不畏嚴寒酷暑,走基層、到機構、進社區、入住戶,將黨和政府的溫暖和志愿者的關愛送到了廣大老年人,特別是鰥寡、孤獨、殘疾和空巢老人心中,為落實國家積極人口老齡化戰略部署,建立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乃至以家庭養老支持、互助養老為新突破點的融合發展做出了貢獻,也使志愿服務事業閃耀著時代光輝。
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院長、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原司長王治坤說,中國的老齡事業發展需要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和志愿服務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全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41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7.3%,預計到2025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050年前后將達到4.87億,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比重雙雙達到峰值。尤其是我國農村,隨著近年來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留守老人、空巢家庭增多使得農村老齡問題更顯突出。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各地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極大促進了志愿服務、健康養老事業的快速發展。
中華志愿者協會會長兼秘書長、民政部規劃財務司原司長宋志強說,我國志愿服務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志愿服務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志愿服務組織蓬勃發展,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志愿服務活動日益豐富,志愿服務領域持續擴展,志愿服務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滿足群眾需求、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公民素質、推進文明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創新、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他說,我國志愿服務蓬勃發展,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志愿者已經超過1.05億人,注冊的志愿服務組織達到45萬多個,發布志愿服務項目超過125萬個。目前,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記錄的志愿服務時長達到12億小時,志愿者提供了180億元的經濟貢獻。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在多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成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