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正著力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市,一手抓年輕人的創新創業,一手抓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加快形成一套系統集成的養老工作體系和政策體系,讓老人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老有所養。長江日報從本周始開辟“關注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專欄,分12期介紹我市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舉措及成效。首期聚焦武漢構建的漢版特色養老服務體系,為老人提供多樣化的養老選擇。
“家里干凈多了,多虧你經常來做清潔。”10日上午,溫馨苑小區92歲的金爺爺,見到了晚晴楓居家養老護理員劉桂蓮。劉桂蓮一進門便打掃起了客廳衛生,接著為老人清洗廚房和衛生間,整理衣柜,忙完又跟老人聊起了家常。 “她做事過細,服務蠻有耐心,比親女兒還親。”
據了解,金爺爺享受的是江岸區在全省首創的政府為高齡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2014年開始,該區90歲以上高齡老人可免費享受平均每天1小時(或者全年365小時)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包括家政清潔、心理疏導、膳食、陪同、醫療康復等服務內容。
“福利院環境和硬件條件好,醫療服務蠻到位,住得放心。”跟金爺爺在家養老不同,83歲的錢奶奶因中風偏癱,去年選擇住進武漢市社會福利院。不久前,該院附屬武漢濟民老年醫院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組建“醫療聯合體”,錢奶奶今后不出福利院,就能刷醫保享受三甲醫院優質醫療服務。
市民政局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武漢60周歲以上老年人達178.85萬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的20.95%。我市老齡人口最近幾年以年均3.2%、約8萬人的速度遞增,并有不斷加速的態勢,預計到2020年,老齡人口將突破200萬人。
養老服務送到老人家里,住進養老院也能看病,在社區可享受社會組織開展的文娛活動、家電維修等為老服務。近年來,我市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既注重養老服務設施增量,又著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初步形成了具有武漢特色的“以信息化為手段對接居家養老、以社會化為支撐強化社區養老、以市場化為依托發展機構養老、以政策化為保障推進醫養結合”的立體式、多層次養老服務網絡。覆蓋老人家里、社區、養老機構的養老服務體系,讓武漢178萬老人有了多種養老選擇。
(文:徐錦博 戴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