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第十五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現場,天馬微電子展示的新一代柔性顯示屏。 記者高勇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11日訊(記者賀亮)5月10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2018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長江日報記者注意到,武漢在“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方面受到表揚。
武漢連續三年受到通報表揚
據悉,自建立督查激勵長效機制以來,國務院辦公廳連續三年組織開展督查激勵工作,目的在于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推動形成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的良好局面,激發廣大基層干部狠抓落實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根據此次通報,國務院辦公廳對2018年落實打好三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持續擴大內需、推進高水平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的24個省(區、市)、80個市(州)、120個縣(市、區、旗)等予以督查激勵,相應采取30項獎勵支持措施。
通報肯定了武漢等城市在過去的一年里真抓實干,推動實施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等方面成效明顯,予以督查激勵。
長江日報記者發現,這也是自國務院啟動督查激勵以來,武漢在“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方面連續第三年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武漢也將在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安排等產業發展上優先獲得國家支持。
通報同時對予以表彰的城市給予厚望,“希望受到督查激勵的地方充分發揮模范表率作用,再接再厲,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武漢做對了什么?
著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武漢著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重點打造四大國家級基地和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基地,推進重大產業基地建設,打造芯片、航天、網絡安全、下一代汽車及大健康產業生態圈。目前,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三個國家級開發區為龍頭、五大基地為引領、四個新城區和三個跨三環線中心城區現代產業園和科創小微園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數據顯示,去年,武漢實現生產總值14847億元,比上年增長8.0%,作為全市經濟重要支撐的工業,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收入達到1.37萬億元。去年,武漢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8.9%,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其中能源及環保、信息技術制造和裝備制造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2.39倍、1.37倍和39.5%。重大技改項目入圍國家專項計劃總數,占到全省總數的56.5%。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引領城市等眾40多項國家級改革試點機遇疊加武漢,為武漢工業經濟的穩增長和促轉型積聚了強大勢能。去年,武漢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總量突破5000億元;全市已經形成汽車及零部件、信息技術制造、裝備制造、食品煙草、能源環保、鋼鐵及深加工等六個千億產值產業。
目前,信息光電子、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等兩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連續獲得授牌,并全面實質化運營,武漢成為比肩上海、北京的“雙中心”城市,成功突破100G硅光收發芯片、自主架構64層三維閃存芯片、氫油物流車等一批前沿技術。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5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超過60%。
湖北哪些方面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受到通報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