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3月22日訊(記者黃師師 通訊員張開元 余泓萱)22日,第三十二屆“中國水周”第一天,武漢市首個生態園林式泵站迎來一批小客人。來自四唯路小學的師生代表走進黃浦路泵站,探秘雨天排漬“大功臣”如何運轉。
“這真的是一處泵站嗎?”走進位于長江二橋立交匝道內的黃浦路泵站,師生以及市民代表們連連發出驚嘆:這簡直就是一座花園。
眼前的黃浦路泵站綠蔭環繞、鳥語花香,在郁郁蔥蔥的樹木中間,一條綠道直通花園中心的兩層現代化樓房。
看不到設備泵房,也聽不到機器的轟鳴。江岸區河湖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現場揭秘,這個泵站真正的泵站主體藏在地下。
負責人說,原黃浦路泵站為上世紀70年代修建,原有抽排量僅為5立方米/秒。因抽排能力不足,導致強降雨期間黃浦路區域多次嚴重漬水。為解決這一問題,江岸區對該泵站進行改擴建,將該泵站抽排能力增加了32立方米/秒,相當于原來的6倍。這次改建不僅有效提高解放大道、沿江大道、三陽路、黃浦路及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等區域的排澇水平,還特意留出地面空間改建成了環島生態花園。
“不下雨,這里就是一處景觀,一旦下雨,就可通過遠程操控、輕點鼠標,讓解放大道箱涵的雨水嘩嘩流入黃浦路泵站。”現場工作人員解釋,對于地勢低洼的漢口地區來說,泵站用途很大。
活動現場,江岸區河湖長制辦公室聯合共青團江岸區委、區普法辦、區教育局、永清街道辦事處、二七街道辦事處的人員通過懸掛標語、宣傳講解、發放資料、護水簽名等形式開展了“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的主題宣傳。四唯路小學四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被聘任為區級的“民間小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