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通訊員謝博洋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2月29日訊(記者胡蝶 通訊員謝博洋 胡亮)通過拆除、外遷、保留、集并等方式,對26個公務碼頭進行優化調整。29日,武漢長江和漢江核心區公務碼頭優化調整工作部署會召開,確定明年3月31日前全面完成該項工作。
按照《武漢長江和漢江核心區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優化調整總體方案》的要求,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結合核心區范圍內公務碼頭的現狀,制訂了《武漢長江和漢江核心區公務碼頭優化調整實施方案》。
據介紹,長江和漢江核心區,即長江鸚鵡洲大橋至二七大橋段、漢江古田橋至漢江河口段,共有公務碼頭26個。其中,長江鸚鵡洲大橋至二七長江大橋共有公務碼頭15個,11個位于12.5公里長的左岸岸線,4個位于12.4公里長的右岸岸線;漢江古田橋至漢江河口共有公務碼頭11個,9個位于11.5公里長的左岸岸線,2個位于11.3公里長的右岸岸線。現狀分布散亂,其中一些公務碼頭建成時間較早、環境狀況不佳,與城市發展不協調。
根據方案,對這26個公務碼頭以拆除、外遷、保留、集并等方式進行優化調整,拆除4個(長江)、外遷1個(長江)、保留2個(長江、漢江各1個)、整合集并19個(長江9個、漢江10個)。
明年3月1日前,各相關區按照近期集并方案完成公務碼頭的集并工作,并與需要拆除的碼頭業主協商,開展評估工作。3月31日前,公務碼頭聚集片區所在的區按照工程方案完成廊道、連通道等陸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各相關區完成需要拆除碼頭的拆除工作,按遠期集并方案完成公務碼頭聚集片區碼頭的集并工作,全面完成武漢長江和漢江核心區公務碼頭的優化調整。4月20日前進行檢查驗收。
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進行優化調整是推動城市功能提檔升級的現實需要,大幅壓縮公務碼頭使用岸線,將布局散亂的公務碼頭形成4個聚集片區,還岸于民,對落實長江大保護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是踐行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
長江核心區拆除4個公務碼頭
按照方案,長江核心區將拆除4個公務碼頭、外遷1個、保留2個、整合集并9個。具體為:拆除漢陽區長江海事碼頭,江漢區漢港14碼頭、長江航道專用碼頭,江岸區長江航道工程局碼頭。遷移江岸區長江航道救助打撈碼頭至漢南港區。保留長江左岸江岸區的漢口水文資源監測碼頭、漢江左岸硚口區的宗關水廠挖泥船。
另外9個公務碼頭整合集并到左岸長江二橋上游、右岸長江大橋上游兩個公務碼頭聚集片區。
左岸長江二橋上游公務碼頭聚集片區,使用岸線自水務執法碼頭至水上公安碼頭,岸線長約900公里,安置6個公務碼頭、8條躉船。保留該區域內的水務執法碼頭、城管專用碼頭、水上公安碼頭等3個碼頭;遷入江岸區漁政碼頭、江漢區長航公安警備碼頭、武昌區長江海事二橋大隊碼頭等3個碼頭。
右岸長江大橋上游公務碼頭聚集片區,使用岸線自武警碼頭上游至武漢航道管理處大橋航道基地碼頭,岸線長約500米,安置3個公務碼頭、6艘躉船。保留該區域內的武漢航道管理處大橋航道基地、大橋海事大隊碼頭等2個碼頭;遷入武昌區航道測繪碼頭。
漢江核心區集并10個公務碼頭
按照方案,漢江核心區的10個公務碼頭將整合到月湖橋至鐵路橋、古田橋上游兩個公務碼頭聚集片區。
其中,月湖橋至鐵路橋公務碼頭聚集片區集并7個,分左右岸進行。在左岸(硚口區)使用原航道段碼頭至其下游900米的岸線,集并原硚口區的5個公務碼頭、7艘躉船,即:保留航道段碼頭,遷入省航道處碼頭、水上公安躉船、水文躉船、海事躉船。在右岸(漢陽區)使用月湖橋上游200米至500米的岸線,集并原漢陽區的2個公務碼頭、3艘躉船,即:遷入水生所科考1號躉船、航道躉船碼頭。
古田橋上游公務碼頭聚集片區集并3個碼頭。該區域位于古田橋上游約1.5公里處陳家墩水域,使用岸線約400米,安置3個公務碼頭、3艘躉船。遷入漢江一所躉船碼頭、航道疏浚碼頭、楊家河水上公安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