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武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五種模式,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基層黨組織切實領導好社區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百步亭“抱抱團”志愿者
長江日報融媒體12月25日訊 “組織百步內建立、服務百步內到位、矛盾百步內化解、活動百步內參與”。如今的武漢市百步亭社區,文明新風撲面、群眾安居樂業,被居民稱贊為“綠色社區、安全港灣、溫馨家園”。
“老百姓不單需要可以住的房子,更需要一個幸福生活的家園。房地產開發不但要給百姓建好房子,還應幫他們一起來建設幸福的家園。”百步亭社區黨委書記、百步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茅永紅說。
上世紀90年代,百步亭提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文明社區”,在全國首開先河,將房地產的開發建設、政府對社區的職能管理和社區的物業服務三者結合起來,打造建設、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這種“企業服務社區”發展模式,為我國城市社區建設探索了一條全新的社區治理之路。
在武漢市、江岸區的領導和支持下,百步亭社區建設突破了傳統的區-街-居委會管理型的行政體制,創辦全國第一個不設街道辦事處的新型社區。
2000年,百步亭社區黨委成立,實行“大黨委制”,采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社區組織內的政府職能部門的公務員、居民自治組織的干部、開發公司、物業公司等都作為社區工作者,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進行管理,共同為居民服務。
社區黨委創新“黨的領導、政府服務、居民自治、市場運作”的百步亭社區運作機制。百步亭將社區黨群組織、政府職能部門、居民自治組織、企業經濟組織等四類資源進行整合,將各自為陣的“單一”職能轉變為整體服務的“統一”職能,形成了社區“大治理”格局,解決了社區“小馬拉大車”難題。
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建立“三方聯動”機制。“三方聯動”成為一個管理平臺、交流平臺,物業與居民由對立變成了合作,由監督變成了一起做,由提意見變成了提建議。“三方聯動”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推諉扯皮大幅減少,管理效能明顯提高,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實惠。社區成為了一個“居民急難問題隨時解決,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隔天,糾紛不出樓棟,矛盾不出苑區”的和諧大家庭。
社區黨委將黨小組建在樓棟,每個樓棟網格管理小組由“兩長四員”組成,包括黨小組長、樓棟長以及衛生委員、治安委員、文體委員、物業房管員。5000多名“兩長四員”成為社區工作骨干,他們照片上墻,電話公開,24小時履職。上萬只耳朵傾聽居民心聲,上萬只手為居民服務,居民的困難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社區黨組織推行“三個必到、五個必訪”。居民有突發性事件,有不滿情緒,有大的家庭糾紛必到;對困難居民,住院病人,下崗失業人員,孤寡老人,“兩勞釋解”人員必訪。20多年來,社區黨的組織走訪了社區所有家庭,解決各種矛盾問題20多萬件,將溫馨和諧的種子埋在了居民的心里。
百步亭社區先后被授予全國文明社區、全國和諧社區等稱號,是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唯一社區。(記者譚德磊 通訊員李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