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2月18日訊(通訊員馮威 王輝)12月17日,在硚口區游藝社區,47歲的社區民警周建軍打開電腦,記下社區內半個月內的新進人員、退休黨員人數。這是周建軍的工作習慣,每隔半個月,周建軍都會花時間記錄社區的基本情況。

周建軍在工作中 警方供圖
“游藝社區的基本情況在他的腦子里。”肖師傅在游藝社區居住了超過10年,但她直言,自己對于游藝社區的記憶不及2013年才到社區的周建軍。憑借好記憶,周建軍消除了不少安全隱患。
4月初,周建軍正在游藝社區內巡邏。14歲的甜甜(化名)從他面前走過,接著走進一棟居民樓,自行拿出鑰匙開門進屋。
放學時間段,陌生面孔的學生,穿著校服,身背書包,這是周建軍的第一反應。他判斷孩子是租房居住在此,上前詢問后了解到,孩子因為與父母鬧矛盾,單獨居住在此。
周建軍聯系學校,找到家長,調解了家長與孩子的矛盾,孩子重新回歸家庭。“如果不是周建軍的好記憶,孩子的情況難以設想。”盡管事情過去超過半年,甜甜所在學校的校長依然心有余悸。
周建軍還組織退休黨員組成了志愿者服務隊,每天在社區中巡邏。“只要有黨員退休,周建軍就會上前詢問,是否能夠參加志愿者服務隊,為大家服務,他腦子里能夠記得黨員退休的年月。”游藝社區負責人說。
除了黨員情況,周建軍更是記下了陽光驛站內48名學員的個人情況。硚口區游藝社區陽光驛站成立于2015年,用于對病情穩定的精神殘疾人員提供日間照料、心理疏導、休閑娛樂及社會技能訓練的場所,周建軍兼任驛站副站長。
每當有新學員進入驛站,周建軍都會記住其相關資料,48名學員的相關資料,他如數家珍。
在游藝社區,部分居民稱周建軍為“記憶片警”。對此,周建軍說,社區民警在社區中能夠調解矛盾,就需要對社區與居民情況了解清楚。“現在智能手機很方便,但是把情況記在腦子里反應更快,化解矛盾、提供幫助也就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