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馬遙遙
便血兩天誤以為是痔瘡,男子最終因出血量大引發乏力、頭暈。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胃腸外科實施急診手術成功止血,患者轉危為安。2月20日,醫生提醒,便血是多種疾病的共同表現,除痔瘡外,消化道潰瘍、腫瘤、血管畸形等均可能引發。
54歲的劉先生(化姓)家住青山區,平時喜歡喝酒,前段時間假期飯局多,他也喝了不少酒。2天前,劉先生無明顯誘因出現便血癥狀,起初自認為是痔瘡復發,未予重視。然而之后劉先生的便血量增大,為鮮紅色血,并伴隨持續乏力、頭暈,家屬緊急將其送往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就診。經相關檢查,醫生發現劉先生十二指腸球部存在活動性潰瘍出血點,并伴有血管裸露,確診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由于出血量較大且病情進展迅速,保守治療難以控制,該院胃腸外科醫療團隊為劉先生施行了急診手術。術中,醫生精準結扎出血血管并修復潰瘍面。術后,劉先生生命體征逐漸平穩,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張濤指出,便血是多種疾病的共同表現,除痔瘡外,消化道潰瘍、腫瘤、血管畸形等均可能引發。不少患者在便血初期誤以為便血是痔瘡,險些延誤救治。若出血量持續增加,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他提醒,一旦出現便血(尤其伴隨頭暈、乏力、心悸等癥狀),務必立即就醫,通過胃腸鏡等檢查明確病因。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關注一些消化道出血的預警信號,如:黑便或鮮紅色血便,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現為柏油樣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多為鮮紅色血便;全身癥狀,如面色蒼白、冷汗、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腹部不適,部分患者會伴隨腹痛、腹脹等癥狀。
(武漢市中心醫院供圖)